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不过是一份心意。
与宝钗走了个对面,林之孝家的连忙给宝钗行礼问好的同时,心里不由又想到了史湘云。
这位也算那件事的受害者呢。
宝钗只点头对林之孝家的笑了笑,便回了自己的怡红院。对于林之孝家的来园子里干什么,却是问都没问。
她是客居的姑娘,要懂得如何做客才是。史湘云闹出来的事,正好给她上了一课。
虽是这么说,但宝钗还是在林之孝家的背影消失前,回头看了一眼她消失的方向以及在心中猜测她可能要去的地方。
“多谢姑娘当日相救,大恩大德,奴才一家铭记于心。但有吩咐,莫不敢从。”
“林大娘说的是什么事?我怎么听不懂了呢。”楠笙让人扶起一进屋见跪地磕头的林之孝家的,一边端着茶碗子在那里吹茶叶,一边漫不经心的与林之孝家的说话。“自打史大姑娘家去了,府里都少了些许热闹,老太太这两日也没甚精神,还是娘娘传了话出来这才有了些许兴致。”
这事的说法说词不外乎那么几种,楠笙这人也促狭,这会儿竟然直接装成了不相干的模样。同时还不忘提醒林之孝家的贾母这会儿还在气头上呢。
在楠笙看来,若她现在就急急的将自己要用他们一家的心思说出来,好像也挺没意思的。她虽然做不到七擒七纵,但来日方长的事,也不急在此时就将目的和自己暴露出来。
更何况那事刚出,虽然有清虚观打平安醮的事分了众人的注意力,但却不能掉以轻心的认为她这事办得多□□无缝。
她以前自认行事极为谨慎,但现在想到那些明里暗里盯着她的人她就不敢这么自信了。
旁的不说,以前她将清温这假道姑的事看成她的佳作,一时得意不已,如今想想都后怕。
尤其是那些她‘未卜先知’的安排
前事暂且不论,只说今朝之事。她派石莳去报信,就没想要做什么无名英难。哪怕此时不认,也改变不了她做的好人好事。日久见人心,且看林家如何应对,岂不更好。
林之孝家的也没想到楠笙是这个态度,本能的怔了一下,随后还想再说什么,到不知道从何说起。
一肚子的感激和试探楠笙心意的话都咽了回去后,林之孝家的再看楠笙时,竟然还生出几分深不可测之感。然后一边观察楠笙,一边与其话家常。
“小红在备嫁?正好昨儿娘娘赏了端凤尾罗,一会儿且拿回去,就当是我给她的添妆吧。”一边对林之孝家的这么说,一边吩咐了一回石莳将料子拿来后,后又继续问了些家常话,“听说芸哥儿极好,五嫂子为人也慈善,嫁到这样人口简单的人家未尝不是好事”只是女方这样上赶子求嫁的事,在这个时代怕也会叫人看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