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问题是这个地又要怎么扫才能扫得干净呢?
薛宝钗的智商绝对不是买一送一赠送的添头,只要给她时间,她什么办法都能想出来。
她想了什么呢?
那就是也提前为探春定门亲事,在年纪到了的时候,早早将探春嫁出去。
探春都嫁出去了,元春的计谋就不会得逞,她也仍然会有个好性情的嫂子。
而且不怪薛宝钗着急安排探春,她这么做也是为了楠笙好。
她自小就准备进宫,学的自然是一些比内宅更有深一层的生存技能。在宝钗看来,若元春和王夫人真按自己所想的那样计划这件事。那么过几年不用楠笙自己病逝,她们母女为了更好的执行计划也会帮楠笙病逝的。
楠笙本就身子病弱,她病逝的消息不会引起任何人的猜忌和怀疑。原配嫡妻无子无女,还早早病逝了,这种时候无论谁嫁进薛家做继室都比邢夫人这样的继室过得顺心。
等探春嫁过来,渐渐把持薛家产业后,薛家就会直接沦为荣国府和贾元春的钱袋子。
哪像现在跟他们薛家借个钱还得拿抵押物呢。
总之,只有先一步安排好探春,楠笙安矣,薛家也安矣。
楠笙没想到有一天她还会被人这么‘保护’,薛宝钗怕是也没有想到她会为了楠笙做到这一步。
此时此刻,薛宝钗想要安排探春的亲事,一时却没半个候选人。
探春虽是庶出,却也是官宦人家的姑娘。她还有个嫡姐是皇妃,想跟皇帝做连襟的人家可不少。所以探春的婚事绝对不会太简宜。
可若贾家就已经打定了那个拿薛家当钱袋子的主意,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给探春相看亲事的。
所以探春的亲事不能直接走府里,只能从外面打开门路。
可她一个闺阁女儿又有什么办法摆这么一盘棋呢?
愁银~
其实宝钗还算心地不坏,至少她愿意看在姐妹一场的情份上给探春安排一门好亲事,而不是为了解决麻烦以及掣肘二太太和元春将探春嫁到王家去。
王家还有个大龄的哥儿,名唤王仁,是凤姐儿亲胞兄。此人心性酒色财气样样不落,其贪财好色,背德忘义的德行驰名京城内外。
若探春嫁进王家,以探春之精明王家最后落到谁手里,又会在荣国府两房中间怎么选择摇摆,还真不好说
若探春是嫡出,其心自是向着二太太和元春。但探春是庶出,那就另当别论了。也许稍稍挑拨一下,就能离间嫡庶之间的合作。也许不用挑拨,翻身的探春就不愿再忍耐了。
不向着二房,那么心自然要偏向大房。毕竟大房的琏二奶奶不但是她的堂嫂,还是她的大姑姐。
宝钗轻轻抬头,不再纠结这个可能所带来的诸多假设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