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诺点头,“是的。这是朱尔从法国带来的,他习惯了这几个牌子的画具。我打开看过,想找可能留下的线索。发现他没怎么使用,尽量按原样装了回去。”

凯尔西微微颔首,是拿起朱尔的记事本再翻看。

上面最后一则记录还停留在今年六月,他写到「今年要去美国,画些新东西。」

倒翻向前,笔记是今年一月开始,内容非常生活化。

有随手记录几笔钱款,还有一些琐事计划,比如一周食谱,比如添置袖扣或领带夹的想法。

这些零碎记录却停在了六月二十七日。

“博诺先生,朱尔八月一日抵达纽约。在此之前,他有去美国其他地方吗?”

凯尔西没能在屋内找到朱尔的护照与皮夹,而细数了记事本的页数并未缺页,现在缺失的是朱尔在七月的生活轨迹。

博诺不敢百分百确定,“就朱尔说,他直接从巴黎坐轮船来的纽约,随后直接来找我了。”

凯尔西挥了挥记事本,“一个人习惯记录些琐事,毫无理由改变习惯的可能性很低。朱尔有第二本记事本吗?”

“没有吧?”

博诺也不确定,“在纽约时,我去酒店找过他两次,好像瞥见的都是这本记事本,起码从外看是一模一样。”

中断记录的笔记本,不曾使用的画具。

对于前来美国采风寻找灵感的画家而言,朱尔来到美国后的状态是有些太放空自我了。没有记录一二灵感,也没有留下一两笔草稿。

因此结合目前所观察到的,直至朱尔失踪的九月七日,他都没有表现出人身受威胁的感觉。

如果不存在几封恐吓信,以朱尔的情况并不能妄断他遭遇不测。也可能是有了艳遇,暂时离开旅店在外快活一段时间。

眼下,偏偏存在恐吓信。

朱尔在八月五日收到,博诺在九月八日收到。

寄给两人的信,从打字油墨、字母大小间隔、与用纸上都是纽约常见商用款。

措辞上都选择了简单词,而内容都非常简短,短到不足够作为证据,从行文逻辑上推断其必定出自一人之手。

然而,两封信存在一点区别。

准确的是四封与一封的信封不同:

朱尔、艾瑟尔、皮维、康坦,那四位本就是冲着像树庄园去的人,他们收到的信都是通过邮政寄送。

相同的信封,不是最便宜的空白封面,而是带有一个天平的图案。

其上的地址与收信人名字都通过手写,参照了打字机的字体,几乎与印刷体一模一样。

博诺收到的信,却没有通过邮局,没贴邮票而直接投入他家邮箱。

“怎么样?有线索吗?”

博诺难掩急切地问,“班纳特先生,我们要不要尽快去丰收橡树庄园再走一次?”

“在那之前,我想先见一见另两位收到恐吓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