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百姓因采煤致富,感念贾珠之功,对他提出的在老矿区种树种草很是响应,导致当地家家门家屋后,遍种杨柳,后来此风俗传遍山西一省。
不光百姓们感念贾珠之恩,就连山西一省,也因大同府的带动,各地纷纷找出不少的石炭矿,整个山西官场人人得益。五年里山西升迁的官员不知凡几,人人皆知借了贾珠之利。
五年的时间,足够原来的八皇子现在的当今熟悉政务,因商于林如海:“贾珠之才,不该拘于一府,太傅觉得他可到哪部任职?”
林如海苦笑一下:“我与贾珠多有书信往来,屡次提过让他进京任职之事。可惜那是个倔的,总想着到更穷困的地方去,让百姓的日子更好过些。”
头两次皇帝是不肯相信的,以为林如海是替贾珠买名。等到贾珠被召回京述职,面圣时当着大朝会的群臣也是如此说法,皇帝愿意将这话当真了。
不管贾珠是买名还是真想做实事,在群臣面前说过的话,他就收不回去了,得一条路走到黑才行。因此皇帝很开心的给贾珠压了担子,把人给派到陇北任巡抚去了。
这一走又是十年,陇北大治,皇帝也全面掌控了朝政,正劝着林如海不要致仕:“贾珠能将陇北大治,全赖太傅在朝中一力支持。若是太傅致仕,说不得会有人刁难贾珠。”
“有圣人在,何人敢刁难于他?”林如海表达自己对皇帝全方位的信赖,让皇帝接下来的话再说不出口。
眼前这位太傅,实在太滑不溜手了,想找到他的弱点几乎不可能:
林家几世单传,林樘身为林家唯一的儿子,中了探花林如海都舍得把人扔到穷乡僻壤去,还是从县令做起,美其名曰要林樘学学他的表兄,好生替圣人造福百姓,这不是林如海的弱点。
当年林如海的长女十里红妆风光嫁给礼部尚书的嫡长孙,据说嫁妆是林家一半的家财,本以为她是林如海的弱点,谁知礼部尚书家几个傍枝家眷给宗妇下马威,都是林如海长女自己解决的,林如海如同不知道一般。他的长女也不是林如海的弱点。
林如海一生只得一妻,两个人相敬如宾,皇后几次宫宴时试图给林夫人下绊子,林夫人哪怕没有完全化解,林如海也没有在朝政上难为皇帝。林夫人也不是林如海的弱点。
找了十几年没有发现林如海的弱点,让皇帝很不开心。他知道贾珠是林如海的学生,林如海没少在公事上给贾珠行方便。本以为贾珠便是林如海的弱点了,现在林如海告诉他,人给贾珠行方便,是因为知道贾珠是替皇帝卖命,这究竟是皇帝的弱点还是林如海的弱点?
皇帝的确不愿意对贾珠动手——贾珠仿佛有点石成金之能一般,不管他去做官的地方原来如何贫瘠,只要他去了,便可以找到适合当地种植的作物,让百姓能填饱肚子。最重要的是,接下来贾珠总能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矿藏,不管是铁矿、铜矿、金矿、石炭矿,都是于国有大用的东西。
为了那些被找出的矿,皇帝也不能对贾珠动手。
好在林如海致仕后,得到消息的贾珠回到了京中,他没有先去面圣,也没有回贾府,而是直接去了林府。师生两个相见,自有一番感慨。林如海看着也是人到中年的贾珠,不赞成道:“你何必这个时候回京。”
贾珠却是不怕的:“圣人即放姑父平安致仕,我也得让他明白,姑父致仕后仍有事可做。”一个人有了价值,别人想动的时候,顾忌就会多一些。
林如海听了一笑:“这么多年外任,你也算是明白了。”
贾珠听了倒放下心来,也是,这老狐狸能让皇帝觉得自己赢了皇权与臣权之争,还对他心里多少有些愧疚,不留后手是不可能的事儿。
这位皇帝总算是林如海一手熏陶出来的,知道被自己父皇托孤的林太傅,除了对皇家的忠心外,收拢人心与敛财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加之林如海放权放的痛快,便真的让林如海得了天年。
贾珠则是在这次回京之后,一直辗转外任,哪怕是贾母、贾政、王夫人先后去世,皇帝也都夺情命他任上守孝,为的是怕他一离开,当地刚刚扭转的局面被破坏。至于期间贾宝玉、贾探春与贾环、贾兰几个嫁娶,他除了出一个名外,就是按着远近亲疏出银子,再没别的表示。
及至贾珠离世,他总共外任了七处地方,从知府到西北三省总督,官儿做的越大,福泽的百姓就越多,许多百姓都偷偷在家里供了他的长生牌位。
百姓们觉得,贾总督虽然不苟言笑,有时的法度严苛的几乎不近人情,可是只要按着他的法度去办,慢慢这会发现日子好过起来、富裕起来。百姓们最讲实惠,在吃饱穿暖与听几句好话之间,他们知道怎么选择,只求贾总督不要调任。
大同百姓因采煤致富,感念贾珠之功,对他提出的在老矿区种树种草很是响应,导致当地家家门家屋后,遍种杨柳,后来此风俗传遍山西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