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给西府报了喜,想来一会儿太太们就要来看太太了。”尤氏亲手服侍窦夫人喝下鸡汤,又找了一个窦夫人应该喜欢的话题。
窦夫人并不喜欢。她不喜欢,便不应声,半躺着的身子开始往下滑,很是困顿不堪的样子。
孙和家的上前替窦夫人整了整被褥,悄悄放下帷幄,向着尤氏摆了摆手,两个人蹑手蹑脚出了门,孙和家的才轻笑道:“太太刚生产完,连休息都没休息便回府,撑不住了。西府太太们过来,还请大奶奶多多致意。”
不致意又怎么办?尤氏自己没生过孩子,可也知道这妇人新产最是虚弱不过,自家婆婆还非得从道观里赶回城,万一落了月子病呢?
压住心里那一丝侥幸,尤氏将贾母与邢王两位夫人迎进正房宁禄堂:“我们太太实在撑不住睡下了,等妹妹满月后再去给老太太磕头。”
贾母笑的很慈祥:“这女人生孩子,就是一脚踏进鬼门关,正该好生保养。你没生过孩子不知道,你婆婆算是刚强的,哪有一生完便挪动的。”
屋里同样没生过孩子的邢夫人脸落了下来,尤氏也有些不自在的催茶果。王夫人笑了一下问:“姑娘呢,也睡着吗,总要抱来给老太太看看。”
尤氏便有些为难,觉得王夫人实在不体贴:你是生过孩子,不知道刚生出来的孩子见不得风?面上还得笑:“我刚才从太太房里出来的时候,孙和家的正把妹妹抱到太太房里,说是太太路上就吩咐了,怕妹妹乍换地方睡不安稳,先跟着太太住。”
贾母与王夫人脸上的笑就少了许多,可是窦夫人才是尤氏的亲婆婆,她们总不能直接让人别听亲婆婆的,改听她们这隔房婶婆婆的话。
“你太太可说给姑娘起了名字没有?”贾母很关心的问。
“老太太是有岁数的人了,大嫂子必也要借老太太的寿,给姑娘取个好名字。”王夫人适时的奉承一句。说来她对这个刚出生的小姑娘,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在小姑娘出生之前,宁荣两府只有她的元春一位嫡出姑娘,说出去很是体面。
可是跟刚出生的这个小丫头一比,又高下立判了:元春说是国公府嫡长女,却是二房所出。人家刚生下来的这一位,才是真真正正的主母嫡出。
所以王夫人很希望由贾母给刚出生的小丫头起名字,她相信贾母与自己的想法差不多,是不愿意让一个才见天日的小丫头压元春一头的。
“大奶奶,老爷回府了,大爷让大奶奶快些给老爷收拾出个院子来。”外头赖升家的忙忙进来,匆匆给主子们行了礼,禀报了贾珍的话。
贾敬回府了,还让收拾院子,这是要长住吗?贾母与王夫人对视一眼,都站了起来:“你这里即忙,洗三的那日我们再过来。”想了想,贾母还是说了一句:“我觉得姑娘还是跟着她姐姐们排行的好,现在正是四月天气,春也快过半了,该怜花惜朵的时候,就叫惜春吧。”
尤氏能说什么?除了个是字便是送人出二门,再回来盯着人快快的把宁萱堂后边的无为院收拾出来。等总算把贾敬安置好了,宁萱堂那边又说太太有请,尤氏重新过去听吩咐。比起原本府里只有贾珍、贾蓉父子两个要照顾,忙到了十二分。
“你可是盼着我一直住在道观里别回来?”窦夫人开口问的就是送命题。
尤氏哪敢应下?人都快站不稳了,脸上也是一片焦急:“媳妇不敢,这府是太太的家,太太想什么时候回来便什么时候回来。”
“嗯。”窦夫人意味不明的嗯了一声,也不看尤氏诚惶诚恐的面色,只管说自己的:“我一回来,你还得服侍我做月子,事事也得来问问我的意思,自是不如原来自在。不过你也知道,我不是一个多事的人,你妹妹,”说着看了一眼自己身侧的那个小红猴子,脸上带了些笑意:“还小着呢,也吃用不了什么,我的嫁妆尽够她用了。”
尤氏此时已经跪下了,这话说的太过诛心,让尤氏以为自己最初的那一丝侥幸已经被窦夫人发现了,连头都磕起来了:“媳妇不敢,媳妇即进了贾家的门,服侍长辈是媳妇的本份,媳妇但有怨言,情愿自请出府,还请太太明查。”
窦夫人对尤氏的话也就一听一过,她可不想在自己的地盘上,还让人算计这个算计那个。现在尤氏有所惧怕是好事,只要她一直这么听话,窦夫人不介意给她些好处:“老爷那里你不必操心,自有小厮们服侍。他那院子不是有后门通到街上吗,就让那些小厮从那里进出,别让他们进别的院子。”
等她沐浴出来,尤氏又带着人送来了鸡汤,脸上一点儿都没有刚才在二门的尴尬。所以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话还是有道理的,人家尤氏能坐稳当家奶奶的位置,更不是只有正妻的名头就可以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