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京中蹉跎了一个来月,陈明连首辅的面都难见了,就知自己此次想立功难于上青天,回营后还不知贾代化怎么对自己冷嘲热讽呢。

圣人,这是又想让自己跑,又不给自己草吃。陈明心里有了这样的明悟。所以任别人怎么看,都只低头想自己的心事,不多说一字。他走的时候带了几个人、多少东西,回来的时候还是几个人那么些东西,将官们便知冬衣无望,把目光从陈明身上转向贾代化。

早知道是这么一个结果,贾代化并不觉得该高兴:“陈将军一路辛苦了,还请回帐内休息一下。”

陈明望向贾代化,发现人家并没有嘲讽自己的意思,不由觉得汗颜:“末将无能,未能……”

贾代化摇了摇头:“圣人不待见西北军,由来已久,非是陈将军的缘故。只是冬衣,眼看着冬日要过去了,大家挺一挺也就过去了。只有这粮草,才是燃眉之急。”

粮草也出问题了?陈明这下子不急着走了,直接问起贾代化出了什么事。李森见贾代化的面色沉重,自己开口讲乔南如何扣下十日的粮草不发,还用被贼人盗走搪塞之事,说给陈明听了。

大家在中军帐内议论纷纷,结合着陈明无功而返之事,觉得乔南是不是得了谁的命令,才敢如此大胆行事。陈明张张嘴想替皇帝辩解两句,又无从辩起——北戎犯边已经开始了,若是粮草再出这么一次事儿,怕是西北军不用北戎人攻打,自己就要乱起来了。

就算自己可以借此攻讦贾代化治军不力,成功的取而代之,一支没有粮草的军队,自己能带得好吗?军队不听自己的指挥,自己做了西北行营的主将,也会让西北行营开国后不让北戎人跨防线一步的神话被打破,皇帝头一个要追究的就是自己。

皇帝的想法与陈明差不多,他也刚刚收到贾代善与冯唐两人同上的头一道奏折,气得连忙召集内阁阁老与户部尚书一起到养心殿议事。

阁老们早已经看过这份由兵部代呈的折子,此时见皇帝发火,还得先劝他息怒——光发火有什么用,还得想想怎么安抚西北军的好。五万大军断炊三日,会引起什么后果没有人敢想。

现在他们盼望的就是贾代化在西北军中的威望,可以让西北军多撑几日。

“这个乔南,该诛九族。”皇帝对自己任用的乔南,恨的咬牙,不知道轻重的东西,你延迟一两日还好,延迟这么些日子,贾代化能轻易认下才怪呢。

刚打发走一个要冬衣的陈明,又出了个扣粮草的乔南,这些人是觉得他这个皇帝做的太省心了吗?

“万幸冯唐识大体,已经重新运送粮草直接去西北行营了。”张阁老觉得冯唐处理还算得当,当着皇帝的面赞扬了一句。

这话并不能让皇帝眉头舒展开来:“榆林距西北行营,至少要走八日。”加起来就是近半个月的时间。西北行营真等着榆林的粮食送到,能活一半儿都不错了。

柳阁老道:“冯唐此次运粮之前,已经有下一批粮草先行运出了。如此不出五日,西北行营便可收到粮草。”

户部尚书心里苦笑,这里他位最微,还是听听就好。从来没听说已经固定设营的边军,每十日一供应粮草的。哪怕他从来没打过仗,可是青黄不接四个字还是知道的,那时正是北戎犯边最猖獗的时候。

万一在西北行营断炊的节骨眼上,北戎人犯边了怎么办?

“禀圣上,兵部接西北八百里加急战报,北戎犯边,平州军大胜。”小太监尖利的嗓子,这时让人听了头皮一阵阵发麻。户部尚书不安的向四下望了望,生怕自己刚才不小心把心中所想说出来了,让大家觉得他是乌鸦嘴。

“唤兵部尚书进殿回话。”皇帝的心也忐忑起来,忙召兵部尚书晋见。

兵部尚书满面喜色:“圣人大喜。北戎二皇子阮垓带一万人进犯平州,被西北军协同平州军大败于平州城外五十里处,杀北戎人近七千余人。大胜呀圣人。”

皇帝的脸色终于带出笑意:“开年便得如此大胜的消息,平州军做的不错。”说着伸手,戴权从兵部尚书手里接过奏折,躬身呈到皇帝手中。

看着看着,皇帝的面色不好看起来,再看几眼,已经把奏折摔到了地上:“乔南误事多矣!”

首辅停上一停,才敢从地上捡起奏折,看完后默默递给身边的次辅,自己一脸便秘色的不语。次辅看罢,也不说话,再递给权阁老。等几位阁老传罢,最后柳阁老竟把奏折递给了户部尚书。

两套冬衣,在贵人们眼里的确是小事,可是在陈明眼里,却是了不得的大事——他进京贾代化只交给这么一个差事,办不成的话便是自身不堪大用。自己的品级已经被贾代化降了一级,不立这个功,怎么升得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