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周皎一时间也猜不出到底发生了什么,孙策又不和她说这些,她也只能靠盲猜。

难道是因为袁术对孙坚太过排挤,孙策因此担忧父亲的前路?

目前大概也只有这一个可能了,因此,周皎决定好好劝一下孙策,开导开导,顺便给他剧透一下。

孙策得了空闲也会过来看看周皎,毕竟周皎南下还要靠孙策的庇佑,周皎准备的如何,也要知会一声孙策。

周皎趁着王虞不在,偷偷问道:“是军中发生了什么吗?伯符哥哥怎么很忧愁的样子?”

孙策原本在看周皎最近的练字成果,突然听到她说出这么一句话,有些惊讶道:“阿皎从哪里看出来的?”

“跟着感觉走。我就是觉得伯符哥哥最近忽然不笑了,有点奇怪。”周皎挪动座位,与孙策并肩而坐,好奇地问道:“是袁公难为义父了吗?”

孙策微微一愣,笑道:“你什么都知道?”

“嗯,我就说嘛,肯定是这样。”周皎双手撑在身后,仰视着屋顶,一副得意的样子,随后道:“袁公虽然麾下人才济济,可他不知知人善用,义父对他情深意重,他却不知珍惜,反而处处为难、猜忌义父,器量狭小,不足与之谋,不如趁早分道扬镳好了。”她又补充道:“且他性格张扬,处处树敌,要是我,我早就不与他同行了,趁早远离他,免得和他一起倒霉!伯符哥哥也要多劝劝义父才对。”

这是她目前想到的最好的办法,让孙坚尽早脱离袁术,不去攻打荆州,万事好说。

她年纪虽小,说得却不无道理,孙策不由道:“阿皎说得有几分道理,可是如今父亲在袁公麾下,倘若离开,岂不是背主而行,为天下所耻笑?”

周皎眨眨眼,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换到现代,孙坚这样做撑死也就是个离职再创业,这么做的人到处都是,一点也不稀罕,要是做大做强了,还要有人赞扬才对。

可放到这个忠义大过天,一切指望正统的年代,这就是一种背信弃义、臭不要脸的行为,人人不齿,更不用说孙坚身为一方太守,以后与人相交少不了要被明嘲暗讽。

这个时候的人好像不懂什么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在他们看来就是奸滑狡诈,理应被万人唾弃。

周皎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她隐隐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某种不可言说的东西,这种东西叫作命运。

作者有话要说:

来更新辣_(:з」∠)_最近太忙了,哭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