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皎本来也无意在荆州多待,事情办得差不多妥当了,又带着诸葛亮与练师他们跑去洞庭湖游玩一趟,提前感受了一下两千年前的洞庭风光——虽说和后世《岳阳楼记》的风光有些许不同,但另有一番未曾雕琢的璞玉之美。
更重要的是她真的在君山岛上找到了君山银针的茶苗,游玩之兴和发财了的快乐并不冲突,是以周皎在安顿手下的人雇佣一些茶农人工种植准备明年赚钱之后,好几天都是脸上带笑、脚下生风,因此还被周瑜嫌弃了一句“庸俗”。
事情处理完,周皎就收拾收拾回去张罗着给自家搬家了,随行的还有诸葛亮等人,至于黄月英以及她说服的一些愿意为孙策效力的人,则是到时候跟着孙策大军直接前往秣陵安排家人。
乘船回丹阳顺流而下,速度远比来荆州的时候快多了,周皎一路上和诸葛亮大概说了说自己家里的情况,还有母亲的偏好什么的,虽说周夫人性情温和,但还是让诸葛亮谨慎为上比较好。
等到了丹阳的码头,周家安排来接应周皎的人已经到了,仆从们把周皎从荆州带回来的几箱银钱利落地搬上了车,先行将货款运走,随后周皎才同诸葛亮走到马车边上,驾车的人正是洪谷,周皎冲他笑了笑,道:“好久不见,最近家中怎么样?”
洪谷露出一个谦和的笑容,道:“小娘子不必担忧,家中一切安好。”
说罢将板凳放在地上摆好。
“那就好。”
周皎踩着板凳上了车。
因着诸葛亮这个“姑爷”在,练师也不好坐在马车内,于是与驱车的洪谷一同坐着。
周皎惬意地靠在马车壁上,对诸葛亮道:“亮亮你放心,母亲待人很好,也很喜欢均儿,不会像阿兄那样。”
“我明白。”
诸葛亮半开玩笑,道:“莫非阿皎比我还紧张。”
周皎急忙道:“你可不要胡说,只要过了阿兄那一关,我觉得天都敞亮了一些。”
诸葛亮被她的话逗笑,道:“若是兄长知道了,恐怕不会高兴。”
周皎横他一眼,道:“怎么,你还要告黑状啊?”
“自然不会,阿皎放心就是。”
周皎哼了一声,却又忍不住露出一个笑容,道:“这么久不见,均儿一定想坏你了,你可要好好安慰安慰他,别摆什么兄长的架子。”
“好。”
不一会儿马车就到了周府,两个人一同下车,从正门进了周府,路边有人看到两个人相携进门,不由都有些诧异与好奇,暗中打量着周皎和她身边的人。
听闻周娘到了二九年岁还未嫁人,反倒是在吴侯麾下官运亨通,与吴侯手下的一众男子相处得极好,前段日子还为了保护吴侯受了伤,更有人听说吴侯是为了给她报仇才攻打荆州,倒是很有故事里“快意恩仇”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