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皎眨眨眼,有些不解地问道:“现在?”
“以前他们仗得是百姓恐惧无粮可食,不得不依附于他们生存,可如今你的农具有所推进,土豆四处种植,饥荒已经没有过去那样严重,还有吴侯下令安置流民的条例,百姓还愿意与虎谋皮吗?”诸葛亮见她有所领悟,接着道:“将军府要迁往秣陵,只要找个由头将他们请去威胁一顿,收回他们手中的一部分土地,自然会安定一时。
等到再过几年,江东没有他们可以立足之地,他们就成了无家可归的败犬,还能嚣张吗?”
“原来如此……”周皎若有所思,突然想到什么,嫌弃道:“噫,你们心真黑……”
好心为她答疑解惑却被贴上“心黑”标签的诸葛亮抽抽嘴角,笑眯眯地反击道:“阿皎行商不也如此吗?”
周皎:“……”无力反驳。
总的来说,搬迁工作还是非常顺利的,孙家、周家都平安无事地搬到了秣陵。
深秋时节,机巧院也正式建立,周皎与已经搬来的黄月英将众位工匠安排好,按照先前孙策批准的章程运来原料,正式成为了孙策的官署之一。
黄月英也说服了司马徽与庞德公等人,奈何周皎先前所办的学堂位于丹阳,如今迁到了建业,原本的学堂只能作为分校存在,重新在秣陵建个新的,因此这两位名士也只能暂时歇息。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毕竟这两位名士都上了年纪,来了新的环境总要适应一段时间,诸葛亮倒是一如往常,常去司马徽住处拜访,周皎处理完手头的事情也会去拜访,倒是由此认识了不少与她年龄相当的年轻人,其中她比较了解的就是徐庶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当事人嘛。
此时徐庶正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不过他并不是周皎想象中的文弱书生的样子,而是一个看着颇为英武,有几分快意恩仇的侠气,周皎倒是与他甚是投缘,也因此才知道徐庶居然能为人提剑报仇,还差点被杀了,也是刀光剑影里走出来的人。
至于崔钧、孟建、石韬等人并未前来,按崔钧的话来说“习惯了闲云野鹤的日子,功名利禄实在不是我等所好”,因此并未前来秣陵。
不过这其中还少了一个人,周皎有些奇怪,私下询问诸葛亮道:“亮亮,怎么不在庞德公身边见到士元?”
“先前士元被征做南郡功曹,虽然如今吴侯攻下荆州,但原本的官员并未受到牵连,他自然还要继续在南郡任职。”
周皎想了想,似乎庞统和周瑜相处过一段时间,如今周瑜还在荆州,以他的识人,庞统大概也是跑不了的。
中秋后,孙策从荆州返回秣陵,周瑜却是被孙策任命南郡太守留守,还给周皎带了一封信,正是史阿写给她的,说是他如今已经完成了王越口中的保护周皎这个师妹的任务,又在荆州遇上了王越,师徒二人便一同回北方去了,让周皎不要在意他们的不辞而别,同样的,也让周皎不要特意追寻蔡显夫妇所在。
周皎也不算很意外,她也无意去找到蔡显,毕竟要害她的是蔡夫人,她也没必要搞什么连坐,这件事到此结束就好。
而孙策一回来,秣陵就更加热闹,因为孙策特地摆宴,派人邀请吴四姓的人到讨逆将军府做客,这消息传出去便议论纷纷,不少人都以为孙策是要借机劝和,以免吴四姓与他翻脸。
不过周皎能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
她也是受邀人员之一,因着这次不算是正经的官员聚会,她还顺便带上了诸葛亮,毕竟这样的热闹不看白不看,她还等着看现实版本的打脸反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