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儿之后,太上皇就一直昏迷着。直到两日后的夜晚,才忽然清醒过来。他看着乌鸦鸦跪了一地的儿孙:“皇上,太子和太子妃留下吧。”
他看了辛泓承和黛玉片刻,好像有无数话要交代,但最终也只说了一句:“佳儿佳妇,必要善始善终。”
两人含泪应了。
之后太上皇又独独留下皇上:“叫他随朕去了,朕也安心,你也可安心了。”
否则义忠亲王活一日,终究是一日的隐患。尤其是他曾做过太子,是为正嫡,他的子孙自然也是正嫡。来日有不轨之心,打着这个旗号谋逆起来,祸起萧墙又是国家的大祸。
皇上哽咽:“儿子明白父皇的苦心。”
太上皇目光涣散起来:“若他是真的疯癫,活着也是受罪,若是假疯自然所图非小,索性朕带了他去吧。”他气息渐弱,却忽然用了力气抓住皇上的手:“别让太子重蹈他的覆辙。皇上,你记着,别百般猜忌太子,别试探冷落太子,别,别让一国储君怕到觉得自己不谋反就活不下去。”
太上皇声音凄厉却又微弱:“你记着,千万记着!”
皇上从太上皇的话中,听出了无尽的苦涩和之前从未流露出的悔意。而他也似乎窥见了一点,当年那位太子皇兄谋逆的内情。
原本他以为只是圈禁不曾赐死,是太上皇的仁慈。可原来,父子二人的是非也早都在彼此心里。谁都后悔,但谁也不曾宽容对方半分。
皇上刚要答应下来,便听见太上皇喉间一阵声响,人已经去了。
他怔怔片刻后,才伏在榻旁痛哭失声。
--
“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怎么解?”
辛泓承到明正宫的时候,正好听见皇上在考较自己的长子。
彼时距离太上皇崩逝又是两年过去。
而这个他与黛玉等了两年才得来的长子,已然十岁出头。小小的少年郎有着跟父亲一样的面庞轮廓,但眉眼间上却多了几分母亲的秀丽。
还好。辛泓承心道:还好聪明也随了母亲。这孩子过目不忘的,比自己当年上书房轻松多了。
“回皇爷爷,这句话出自《尚书·洪范》。意思就是君主的施政能引起天地变化,上天和人心之间可以互相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