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是他最为熟悉的师傅了,他特别有耐心,也知道胤礽坐不住的性子,每当与他讲解时,张英都会用一些简单有趣的小故事来吸引他的注意力,待他全神贯注了,再与他以交流谈论的方式来教授更深层的内容。
也许是因为家中有个少年时就有才名的儿子,令张英有了充分的前期锻炼,他是四位师傅里授课最能令胤礽听懂的。
但是,张英他喜欢拖堂,拖进度!
胤礽急着要拯救“小伙伴”,恨不得加速奔跑一百里,张英又温温吞吞生怕他学不会,学不透,这可把学生给急坏了。
所以比较起来,胤礽更喜欢熊赐履!
刚开始的时候,这位理学大家教孩子时语言不够浅显易懂,以至于胤礽听他课的时候总以茫然的无辜小眼神对着他。
熊赐履也很无奈,他也没想过皇上会让他教授一个四岁的小娃娃呀!
他悄悄与张英耳语抱怨:“皇上当年启蒙,是在六岁以后,我家孩子启蒙,也是在六七岁的年纪,到了太子这儿,虚岁五岁,实际四岁,别说是背书了,字都没认全呢!即使是国之储君,那也太早了些,皇上这是在拔苗助长啊!”
张英于是提点了几句:“不如先以《诗经》为例教授殿下认字,引导他写,若殿下不能理解释义,不如多与他说说故事。”
至于写毛笔字练臂力,他们也没指望他现在就能练上。
熊赐履叹息一声,谢过张英的提点。
做太子师对于臣子而言是一件名誉与地位双收的好事,康熙相信他们的人品与才学,有帝恩厚爱在前,熊赐履岂能辜负帝王期望?昔日理学、经学大家摒弃了晦涩的咬文嚼字,学着那老百姓的白话言来说话,为的也不过是能令小太子听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