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开始接触到读完,胤礽花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就可以用自己的感悟来与康熙探讨、争辩,答疑,论述!
“汗阿玛,《资治通鉴》中提到‘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说的治国应当以法律为主,然秦法之严酷,统一天下却未能安顿天下,汉法以秦法为前路加以修缮,魏晋五胡礼崩法乱,隋唐之法又以前人为鉴,待到宋时,书中未记,儿臣却知宋时以文治、礼治为主,时至今日,大清之法是否为集大成者?”
康熙:“《大清律法》自先帝起延续至朕在位一直持续在完善,律法作为治国之手段,能约束官吏、权贵行事,百姓安稳,达到国治之目地。”
胤礽问:“法律是不是平等的?”
康熙深深看着他,严肃道:“法是帝王治理国家的刀刃,以法为绳可约束官吏与百姓行为。”
在帝王的眼中律法就是他的工具,他的武器。
“帝王奉天之命,恭行天罚,应在律法之上,而百官与百姓,当在律法之下,朕之圣旨,即是法律,”对于这一点,康熙建议胤礽再学习新的书籍《贞观政要》。
这些可不是康熙为帝所学到的感悟,而是前人留下。
胤礽恍然大悟:“所以唐律中提到君臣、官民、良贱在律法面前地位不同,所受惩罚亦不相同,沿袭至今天仍然适用。”
所以古人说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是现实中不存在的,地位都不一样了,还怎么同罪呢?
康熙诧异道:“你连唐律都已经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