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弼又道:“还有那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虽不知为何是五年,许是天上的仙人每五年考一回?这本书是最厚的,比微臣床上的枕头还要厚实,其中留有大片空白余地,目的是为了让人答卷所用。”

康熙:“答卷所用?”

“没错,此书包含了所有能够想象的到的数术题,将前三本的各项内容进行出题考核,并且附有答案。”

朱之弼赞扬胤礽:“要抄录这四本书可要花不少时间,太子殿下一片心意,臣深受感触,此赠书一事,微臣想来,也是殿下听说皇上今年要开新科招揽善于数术之人,想要为皇上分忧,这才令微臣有幸看到仙人传授之书。”

“微臣是此次会试的主考官,却并非是出卷之人,今日既然皇上召见微臣,微臣恳请皇上,准许此次会试新科才有一两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中的简单数术学问来考核一番考生。”

朱之弼还道:“大清有此四本书,于数术一道将有莫大进展,如此一来,许多农桑、水利之上的计算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与胤礽设想之中的不同,大清的一切物力、化学、数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建设国家,人们研究数学是为了促进农业,为了土地,而不是为了数学本身。

也因此,朱之弼也不似胤礽想象中的模样,他固然对数术痴迷,却更加懂得庶务,比起钻研数学本身,他所看到的则是数学背后带来的影响与便利。

归根结底,朱之弼到底还是工部尚书,是个当官的。

是当官的,就做不到像纯粹的研究者那样,也正是因为朱之弼的这一特点,竟可以说服康熙,让他考虑考虑派人将胤礽送来的四本书研究透彻,并且抄录下来,列为与《九章算术》一样地位的数术类书籍。

朱之弼还道,若皇上准许,他愿意花心思去钻研太子殿下送给他的四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