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胤礽又写了逐渐将八股文的影响减弱的方法,先通过增开恩科的方法增加官职,而朝廷确实需要人。开数术还不够,还需要开别的。胤礽没有直接向康熙提新颖又容易挑战汗阿玛敏感神经的“申论”,而是提出了参照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

在唐时,科举竟有五十余科!如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等,而明经、进士主考策论与时务(1),这才是符合大清朝堂未来需求的招考之法。

胤礽道:据记载,当初黄大人请示复立八股取士时的理由包含了为了让人重视圣人之言与考核考生品性等,儿臣以为,若八股与品性并无直接关系。但既然黄大人如此说,可见汉臣文人们重视这个。因此,儿臣建议,采用八股取士与开恩科并存,增附加分,逐年递减八股文所占得分比例。

最后,胤礽提出了逐步改制的未来蓝图与好处,最终提出能够为汉臣们所接受的口号:复唐之贞观,创盛世之风。

所谓的口号,就是明面上说出来好听,文人们听了动容,又能凝聚人心的一种东西。

胤礽也没真打算劝汗阿玛去复唐时开放之风,那会让如今靠着强权治理之下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国内再次人心浮动起来。

像汗阿玛那样,祭拜孔子,提拔汉臣,光这些还远远不够。

从十几年前的文字大案就可以看到,汗阿玛对汉臣们是有戒心的,怕它们造反。

所以才推行八股文,因为八股取士之下选拔上来的汉臣,没能力造反。

胤礽深深叹了口气:“其实还是因为底气不足。因为心里虚,所以要压抑,要愚民,因为不自信,所以不敢去挑战,不敢去相信,更不想有任何超越预料之中的变故。”

胤礽沉重的语气,一针见血刺在胤禛的心头。

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