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点上,即使康熙说得再多,都扭转不过胤礽的观念。
胤礽出生于紫禁城,他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从小学习满语、汉语,满语学的是语言,汉语却有四书五经,有数不尽、学不尽的书籍课本,它带来的是一种刻入骨子里的文化,影响到他的灵魂之中。
他说得最熟练的是带有京城方言味道的官话,那儿化音,说起来时带有韵味,他可喜欢了。
上朝的时候汗阿玛就是满语、汉语切换自如,一会儿说满语,一会儿说汉语,怎么方便沟通怎么来。胤礽要不是从小就学这两种语言,这朝会还真不一定能听得懂。
自陈梦球随着姚启圣前去台湾后,主客吏清司接到了一份来自台湾的文书。
那份文书为外国文字所写,送达主客清吏司进行翻译,转交。
胤礽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接触到了这一份在大清开海禁前通过台湾送达的国外文书。
这一份文书,是一个名字叫做荷兰的国家派遣使者送来的。
文书中深切地慰问了大清帝王,向他表达崇高的敬意,并且表达了他们国家对与大清进行通商往来的向往。
有小美的翻译,胤礽还知道,荷兰因为比利时商船成功到达大清,通过南怀仁的关系竟然成功地留下,并且向大清帝王进贡了“金鸡纳树”,它急了。
【它当然急,之前它打不过郑氏,企图联合大清一起攻打台湾,现在大清自己把台湾平了,没了它可以插手的地方,结果还让比利时给抢先一步。对于西方人来说,通往神秘东方的商路是暴利,它当然急切,这不就想要派遣使者来大清,还来文书套近乎,毕竟在大朋友爸爸九岁的时候,他们曾经与大清联合一起攻打过金门。后来因为意见不和,没能进一步合作。】【后来,野心不死的荷兰舰队趁着大清与郑氏打仗,占领了台湾鸡笼作为往东方殖民的落脚点,却因为大清的海禁之策断了补给,只能撤退而去。】胤礽恍然大悟:就在他们撤退后不久,大清就接连打胜仗了。
小美还为胤礽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做“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