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将太子叫来。”
胤礽早就在外面等候多时了,康熙一叫他进去,他开门见山便将自己与曹珍整理好的文书递给康熙。
“儿臣将荷兰使臣几十年来与大清往来的记录都整理起来了,并且发现,他们的称呼字句转变,是从大清与他们合作攻打金门开始的。”
“荷兰想要的台湾心思很明显呢!汗阿玛。”
康熙挑了挑眉:“朕知道他们想要,现在台湾已经是我国国土,他们别想占去分毫。就那红毛子的军队,大清海军可以轻松应对。”
“那汗阿玛,这事儿您打算怎么处理?”
“译文一事,需要整改,”康熙道:“莫要以我国之言润色,还是直译为好。”
沙澄鞠躬:“微臣遵旨。”
康熙还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法,若是一开始笔帖式无法控制用词,则请三族笔帖式,分别翻译成满、蒙、汉三种译文递交上来,可供互相对照语境。
至于与荷兰之间的通商贸易,康熙冷笑一声:“他们在文书之中有怨怼之语,朕看后颇为不悦,先冷着吧!”
胤礽:“怨怼之语?”
康熙指着其中字句:“这不是在怪朕让比利时商船靠岸,而没有给他们机会?”
“不过一个小小附庸,还想左右了主国不成,朕要谁靠岸,还需要与他们商议?”
胤礽虽然警惕荷兰,可他对荷兰的鸟枪有一点点兴趣。
警惕,慎重地与他们交往是一回事,拒绝交往又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