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来自于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教授艾萨克·牛顿,我们猜测,前一年给牛顿教授写信探讨数学的研究者或许来自贵国的皇家研究所,如果您能够找到那一位给牛顿教授写信的研究者,请替我们传达牛顿教授的话‘《周易》这本书中的占卜非常有趣,我试图揭开占卜的奥秘,并且对它的准确与否报以怀疑。这是一本神奇又潜藏着无限奥秘的书籍,不可思议的是它还是一本哲学书籍,它值得人深入钻研,我甚至愿意为了学透这本书而学习汉语。”
这封信用羊皮纸所写,卷得特别厚实,看材质就知道不一般,若是将它展开,竟足足有三米长!
礼部官员不敢擅自做主,将此事禀告上去,最终那封牛顿的回信,借由主客清吏司传达到了胤礽的手中。
作为读者,得到了喜爱之书作者回信,那兴奋感可与储君身份无关,在科学一道,这位名叫艾萨克·牛顿的长者就像是知音一样。至少在大清,除去忙碌的汗阿玛与伴读曹珍以外,目前还没有人能与胤礽毫无交流障碍地探讨这些理论知识。
牛顿在信中表示,“艾斯”喜爱自己书籍并且给他写信,这种跨国的交流令他感到兴奋,也感到很荣幸。
接着,他赞美了艾斯于物理、数学上的造诣,与他深入探讨了力学与光学的知识。对他在此前信中的疑惑进行解答,并且大力反驳了胤礽信中的论点。
在他看来,力学是绝对的。
这些文字的篇幅,大约也仅仅占据了一米的长度罢了,令胤礽感到意外的是,对方用了整整两米篇幅来论证《周易》八卦的准确性,从最初的质疑,到之后语调转变,堪称狂热来诉说八卦的奥秘之处。
他还算起了卦!
占卜、算命、预测、看相……他还对八字算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胤礽一拍桌案,笑了起来:“孤就知道《周易》的高深之处能引起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