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排姚启圣驻守福建,陈梦球帮助收服台湾贸易线开始,这一盘棋就已经活了,一切都水到渠成。

而作为“宗主国”的大清,允许各国在沿海新设置的贸易中心建立据点,既做着与之贸易的事,也做着主持贸易之事。

太子提出的“主持”、“宗主国”、“公平对待属国”等事,完全符合大清大部分文臣“天朝上国”自信思想。至于为了能够主持好贸易,做好一个老大该做的事情,兴办外学,培养懂得各国语言的人手又成为了另一件水到渠成之事。

有人反对吗?自然是有的,却也无济于事,因为朝堂之上的保守派代表,是索额图啊!

活跃起来的商部,新兴外学的背后,对应的是更多为臣子们提供的职位,更多的晋升机遇。

贸易往来,又为大清提供了充足的商税收入。

此前通过新开设恩科选举上来的臣子们眼看都投身入朝堂,而关键职缺仍然缺少干活之人,于是只能再次增开恩科,增加科举中举人数。

新任户部尚书陈廷敬,一位与索额图并不对付,对太子不假辞色的汉臣,身后站着王熙与吴正治两位内阁大学士,作为帝王之孤臣,自当兢兢业业,严于律己,绝不受任何贿赂与诱惑,亦不会投入任何人的麾下。

尽管如此,看到与日俱增的国库财富,肉眼可见逐渐充盈起来的大清库存,陈廷敬竟感觉到了一丝守财奴看到自家金库逐渐堆满黄金的快感。

这一日,陈廷敬正在户部办公,总是神出鬼没于户部,虽在户部挂职,却什么活都不干的太子从他的桌案前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