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回望张士甄,很赞同地说道:“张大人说的对。”

张士甄还准备慷慨激昂继续说,骤然听见太子附和自己,顿时就卡了壳。

群臣:???

既然说的对,那你还干?!

帝王轻咳一声,待群臣安静下来,等候他继续说话,谁知他竟不再说话,而是将表现的机会留给了太子。

胤礽道:“科举时间还未到,现在开外学恩科招来人做官,对其他参加科举的文人不公平,对太学监生也不公平。”

张士甄点了点头,问道:“太子殿下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就像是上回对纳兰性德承认错误一样,他们的储君虽然总是搞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让下臣们忙活,在勇于承认自己错误上,一直态度良好。

至少在汉臣们之间,太子还是得人心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为君者应善于采纳谏言,太子显然具有明君之风。

“并非如此,”胤礽摇了摇头:“孤所提及的召开外学新恩科,与科举实则并无关系。”

“外交部初成立,需要大量懂得外洋文化、外洋语言的臣子注入,他们最好是能立即就上岗位干活的。通过这种方式上来的臣子,也并不需要去翰林院,或许这样的途径,会让您斥上一句于礼不和,枉顾先制,失了公允。”

“可实际情况却是,大清需要在近些年派人乘船出去,此次外交部收上来的新官吏们,极有可能不会留在京城太久,会作为使者去出使各国,尤其是在贸易中为大清来带先进技术,先进知识的西方各国更值得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