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地改革的前提条件,是汗阿玛在位期间百姓人口数目的持续增长,以至于原先的“人头税”不再适用国情,而汗阿玛在位期间实行“太平盛世,永不加赋”(1),有了这些,才使得胤禛拥有了基础,能够大刀阔斧地在继位后进行“摊丁入亩”改革。

从农业部“人头税”的来源可看出,大清如今的人口,已经比上一世同等时间多出了快四成,边境战事并未影响国内的安定,加之天然化肥、良种研究的普及,使得田地之中产量剧增,道路通达,南北互市往来密切,也随之带来商业兴盛。

好在提前成立了商部,有了管理全国商贸的衙门。

胤禛整理着手头资料,率先将近十年的变化宗卷都翻阅详尽。

到了部院,什么都不做显然不是他的作风,唯有知己知彼,方能将改革实行下去。

他需要更多田产资料,若是可以,还想要吏部的配合,而这些却并非现在的他能够做到,唯有去问太子。

胤禛写了一篇文章,极符合他这个年龄的想法,最初的摊丁入亩也并不完善,不过只要想法传达出去,那嫩芽会自己生根发芽。

“儿臣翻阅农业部记录宗卷,今统计近十年来农税如下……”

而今之农税,以农人家中人口为依,或有百姓交不起人头之税而少生儿女之打算。田地之中,有人家中田多,有人田少,而税收相同,此为不公,致使富的更富,贫的更贫。长此以往,田少之农心生不平,不愿继续耕种,田多之人心生皮懒,懒得继续耕种,此为隐患。

前朝时,曾有‘一条鞭法’以更改部分农税,丁税与田税共同之。其寻拥有田地之人,以田地征税,又允之‘以银代役’(2)却又引起新的隐患,如逃税避税之事屡禁不绝。更有甚者,强势者转嫁税目,致使贫者税赋承担更甚。

今儿臣有一想法,若以田产多寡为征税依凭,可以田产多寡来平衡农户,所收支税多寡,以丁入亩,计算田地,设新规以禁逃税,如此做来,或许能令田少之小民拥有生计,促百姓为耕田地生儿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