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又扯回了外洋贸易之上,户部都已经改了,只差朝中政令外洋贸易即可定下,就算顶着没有汗阿玛帮助的巨大压力,胤礽也要将这一块给实行下去。
宗室说,怕亏钱,对与外洋人赚钱的前景看不好。
这种理由,财务部实实在在的账本就足以反驳了,直线上涨的国库曲线,还不足以说明这一块为国带来的巨大利益吗?
朝臣:我国之本在于农耕,岂能重商?
胤礽反驳:“谁说这是重商了?”
农业部的上涨曲线,这不都准备好了吗?大清目前的农业发展,早已是十年前的两倍!
无论是耕具与耕种辅助方式,科学研究院致力于研究更有效的肥料,更不伤庄稼的农药,不断推出新的产物,屡次精进,这还不算重视吗?
国内生产有富余,亦有短板,富余的销往国外了,不足的引入国内,岂不美哉?
为了这外洋贸易,朝中光扯皮就扯皮了近七天,在这七天里,但凡是反对之人的心声,胤礽都一一记下,皆找到正当理由反驳。
康熙等啊等,等太子路过乾清宫数次,每一次皆只谈论正事,从不说起其它,仿佛已将此前的不快忘记,心里更是堵得慌。
一天又一天,太子服软认错了吗?没有。
两天又三天,太子来哄阿玛了吗?他宁愿抽空去哄要出家礼佛的苏麻喇姑老太太,都不来康熙跟前晃!
康熙等得心焦,心中底线退让了一步:若太子服软认错,软言相求于朕,朕勉强考虑帮一帮他。
不久,裕亲王带着为太皇太后祭祀完的恭亲王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