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的票就在晚上的八点,时间比较紧,他赶紧回去收拾好东西,在7点的时候又回到了县城。

然后去饭店打包了七八个包子,顺便让他们帮自己把水壶装满了,再到商场买了一些核桃酥等饼干,才去了火车站。

到火车站的时候,已经开始检票了,安西拎着大包小包,在人群的拥挤下,挤上了火车。

上去之后往右边走了几步,就没那么挤了,这边是卧铺车厢,虽然还是人多,但没到行动不便的地步。

找到自己的车厢,里面已经有五个人了,六张床位就差安西了。

安西瞄了眼标识,他的床位在左边下铺,床上此时坐了两个人,一男一女,应该是上面两个床位的人。

而对面的床位也坐了三个人,两男一女,看起来五人都是知青,十七八的年纪,还带着学生的稚嫩,但眉宇间确是热情洋溢。

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下乡有多苦,不过这个年代的人好像都特别乐于奉献,而年轻人更是一往无前,和安西这样好逸恶劳的人一点也不一样。

安西把自己的行礼放好,随即和他们打招呼,“你们好,我叫安树。你们都是去X市的知青吗?”

“是的,我叫李国安,是去X市临平县。”左边高个男生率先开口,他面貌普通,但浓眉大眼,显得很正派,是这个年代欣赏的国字脸。

“我叫高琴,是去X市安易县的,他们三个都是去广平县的。”旁边的女生指着对面三个人道,他们都是在市里一起上的火车,早就彼此交流了信息。

安西看这个女生一头利落的短发,穿着灰色的列宁装,非常符合时代的特色,说话也是嘎嘣脆,一看就是爽朗大气的性子。

而对面三个人,女知青长的非常秀气,皮肤是这个年代的少有的白皙,一看就没干过什么活的娇娇女。

她从书里抬起头,对着安西笑笑,显得很沉静的样子,但眼神里的光却带着迷茫不安,大概是为即将来临的新生活不安吧。

两个男知青,一个带着眼镜,长相斯文俊秀,他也拿着一本书在读。另一个剃着板寸头,精神奕奕,看到安西,笑得嘴都咧到后脑根了。

精神的男生显然更加活泼,“我叫刘洪铭,他叫张贺伟,她叫孙秀秀,都是知青,我们很幸运的在一个县,你呢?你被分配到了哪里?”

安西听到他们的名字,有一瞬间的熟悉感,可又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这些名字很平常啊,大概是听过同名的吧!

慌神了一下,安西连忙笑着说,“我不是知青,我是回乡探亲的,有亲戚在X市广平县。”

“诶,那不是和我们一起?”刘洪铭顿时来了兴趣,一连声的询问道,“你亲戚在广平县哪里?你以前去过广平县吗?那里怎么样?”

就连内敛的张贺伟和孙秀秀也忍不住看过来,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安西。

可见他们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也不是不害怕的,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不过安西只能遗憾的摇摇头,“我也是第一次去,并不太了解,我家亲戚住在下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