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就是各个高校的老师校长找上门,尤其是外国语大学的,因为他们看到安西报了法语,认为在他们的学校,法语更加专业,也有更好的资源,希望安西能多考虑。

安西原本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在报志愿的时候,看到华夏大学有民俗研究这门专业,考虑到他原本就想进华夏大学,所以在最后关头修改了志愿。

而且对于安西来说,学语言不是为了专研这门语言艺术,也没想成为专业的翻译或者外交官之类的,那在哪里学都一样。

而外国语学院,是没有研究民俗和方言方面的资源的。

所以修改计划就是顺理成章的。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年代,居然就有‘招生办’这回事了,果然是高校必备的产物吗。

之后,陆陆续续传来不少好消息,张雨欣考上了心仪的农业大学,孙秀秀考上了华夏大学。

安桃夫妻都考上了省里的专科学院。

而下河村的人,也有九个人考上了,有本科有专科,考得最好的是刘洪铭和张贺伟,张贺伟被华夏大学录取,而刘洪铭进了军校。

这样的成绩可谓非常惊人了。

一个小小的农村,不仅出了省里都非常出名的食品厂,还考出了这么多大学生。

下河村彻底出名了!

第97章 年代文世界37

录取通知书下来的时候,离过年还有半个月,而开学却是第二年的二月,满打满算还有2个个月的时间。

对于其他人来说,忙着政审,忙着返乡,忙着□□,年后还要提前出发,时间会有点紧张。

就比如孙秀秀,她得提前带着婆婆和两个孩子来京城安家,然后回下河村办资料,最后又得赶回京城报道,时间非常紧张。

好在京城有安西帮忙安排,她把人送到,就直接回下河村了。

但安西没有这个顾虑,在华夏大学大开绿灯的情况下,他的入学在年前就办好了,并且在年后没几天就可以拿着学生证去蹭课了。

学校里除了还没来报道的第一批大学生以外,还有之前几届的工农兵大学生,他们虽然是被推荐上大学的,但能来华夏大学,也确实都有真材实料。

安西之所以提前过来,也是看到了学校一位语言学家开设了一门课,讲语言的起源与发展规律,以及现在进化的特点。

这是门纯理论研究课,但对于安西学习语言,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因此就厚着脸皮来蹭课了。

这门教授学识渊博,讲解也深入浅出,让安西的兴趣越来越大,课后也渐渐爱往图书馆跑,更加深入的学习研究。

等到开学的时候,学习法语之余,安西也捡起了英语的练习,以前就学过,只是长久不用了,难免生疏。与此同时,语言研究理论也没有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