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他这一脉的血脉在,大伯依然可以逍遥法外,而不被族老们抓着把柄不放。

而且他当初发誓,说的也是,不会叫二弟血脉断绝,可没说要让他安谨活的长命百岁。

所以安谨的命运一早就注定好了,不管是谁嫁进来,都是守寡的命。

伯母自然不愿意自己水灵灵的侄女,年纪轻轻就守寡,因此无论大伯怎么说,她都一口咬定,下给她娘家的聘书写的就是安谨堂哥的名字,无法变更。

两人争吵的时候,把伺候的下人都打发了,因此也没人知道安谨来过,还听到了这些阴谋。

当下,安谨已经14岁了,离成婚也没多久了,而且他也不想娶个蛇蝎心肠的女子进来,即变大伯为他找来的女子不是,那就更不能祸害人家了。

因此,思来想去,安谨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出门求学,暂时脱离大伯的掌控。

安谨求得书院的教书先生给自己写了一封推荐信,然而去了太原府城,考进了太原鼎鼎大名的书院。

族里的孩子有出息,安家宗亲们都非常高兴,他们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安家崛起的希望,因此这一次,对大伯严防死守。

被盯的紧了,大伯一直找不到方法对付安谨,他借口念书,又一直不回家。

之后,安谨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考秀才,考举人,迎娶老师之女,生下龙凤胎。

因为有岳父的庇护,一切都很顺利。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岳父因为感染风寒去世了。

安谨的岳父是太原书院的院长,原本有他在,安谨可是安安心心的考科举,等到进士及第,然后彻底脱离大伯的掌控。

可是岳父死了,他的位置由副院长继承。

副院长原本就和安谨岳父有嫌隙,在岳父去世后,他找了个借口,把安谨岳父一家赶了出去。

安谨虽然是学院的学生,可以光明正大的住在书院,但副院长却使出下作的手段,如果他不主动退学,就要诬了他的名声。

对于读书人而言,名声是多重要的东西啊,一旦名声诬了,他这辈子也就毁了,甚至还会影响到子女的前程。

没了岳父庇佑,安谨又被迫退学了,大伯再一次蹦跶出来,明面上是要接他们回家,实际上暗暗动了几次手脚,都是想要安谨一家的命。

只不过都被安谨一一躲过去了而已。

安谨觉得,这不是办法,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的。他也不是没想过办法反击,甚至揭穿大伯的阴谋。

可是,不行!

不说大伯是他亲大伯,还是安家的族长,他害死亲弟,气死父亲的丑闻一出,整个安家就面临万劫不复了,再也保不住现在耕读世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