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那种子也是个大问题,没有种子,就无法种植,那百姓真的就无路可走了。
在网上浏览了很久,安西突然看到了一则消息,也打开了他的思路。
人吃的粮食贵,可饲料不贵啊,现代大规模养殖基地用的饲料大部分都是正经的粮食,比如玉米,大麦,稻谷,豆类。
这些现代人是不吃,可对于古代人来说,肯定是好东西。
玉米是碾碎了的玉米粒,大麦和稻谷是脱了壳的,豆类就更不用说了,是许多古人的主食之一。
只要安西选择好,只要粮食做的饲料,不要掺杂其他东西的,就完全没问题。
想到就做,安西连忙查找饲料加工的工厂,找他们进货应该比较方便,有的还负责配送。
只是现代的饲料加工厂已经非常完善,它们有自己的配比方式,出产的饲料是经过严格配比的,不仅有粮食,还有一些其他成分,例如草料骨粉等等。
这些东西,人其实也能吃,但真的给百姓吃饲料,安西还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于是找来找去,找到了一家饲料原料的中转公司。
他们是负责购买原料的,也就是面向农户收购,然后转卖给加工厂。
安西向他们下了一批订单,主要就是玉米,大麦和稻谷。价格也比较便宜,基本上都是一两毛钱一斤。
虽然安西不是他们的主要客户,但有钱赚,谁也不会嫌弃,何况20万虽然不多,但也不算少,因此第二天就给安西送到了。
傍晚,安西见到这些粮食堆在自己的院门外,还满惊奇的,明明地盘不大,却硬生生的装下了700多吨粮食。
花了好几个小时,安西把这些粮食移到了院里。
接下来就是等水退后,百姓们回来了。
第146章 冒名县令世界6
又过了几天,天空终于放晴,在太阳出来后,洪水退的非常快,不到两天,已经只有小腿肚高了。
安西估摸着百姓也该回来了,毕竟没有吃的,他们在山上也待不下去,还不如早早的回来,看看有没有机会弄点吃的。
他把早就做好的两个大木板,放在县衙的门口和县城的城门口去,上面写着招工,用粮食作为工钱。
安西要招的人很多,现在他一个人都没有,什么都需要现招,不管是识字的文书,做苦力的工人,还是织布打扫做饭的妇人,以及可以作为领导,统筹安排的人统统都需要。
因此安西在木板上,不仅标上了需要什么样的人,还标上了工钱和工作的内容,零零总总列了十几个岗位。
按照安西的初步计算,会识字懂计算的需要五个,护卫队需要二十人,然后木匠铁匠石匠都需要。
首先,县衙要重新修缮,县城的道路需要清理,县里的房屋需要重建或者修葺,那座破庙最好也要开始动工,因此需要的人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