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安西横了张小冰一眼。
张小冰立马会意闭嘴,告退离开。
安西和安家四口一起吃过饭,知道他们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招呼他们随意,不必顾忌自己。
说实话,张小冰的两个嫂子手艺不错,桌上这些菜算不上多精致,但味道真心不错,比起现代的来,少了一些作料,但也多了食物本身的鲜味。
吃完饭后,安西和惠娘说起书院的事,“你说的那几位先生,人都已经到了,都安排在了二期房子里,你看看什么时候有机会去拜访一下,以后也好常来常往。”
“应该的,我过几日就准备好拜帖,登门拜访。”本来惠娘早就上门了,只是集市正好要开集,作为香皂坊的管事,她得事先安排好,工人的工钱要发下去,售卖的货品要准备,放假安排要调整,零零总总不得闲。
另外,他们刚来,还需要稍微修整一番,有些东西需要购买,正好开集了,等他们先忙完了才好。
“到时我和你一起去。”安西说道,无论是身为县令,还是惠娘的‘丈夫’,亦或者没见过面的同书院师弟关系,他都必须亲自登门拜访。
惠娘颔首答应,这是应该的。
只是她还有些疑问,请这些人虽是她深思熟虑后,觉得有可能答应来扈县的,但她原本以为能来一两个就不错了,没想到居然都来了。
安西给他解惑,“王文去请的时候,刘先生正面临麻烦,他家老母病重,可镇上唯一的药店却卖品质参差不齐的药给他,害的他母亲一点好转也没有。王文因缘际会知道了这事,提醒刘先生的同时,还请乔良快马加鞭赶往其他地方购药。刘先生母亲病好之后,他很感激王文和乔良,知道他们的来意,就答应了来扈县,另外还亲自上门游说其他人,有了他的帮忙,事情才会这么顺利。”
“还要谢谢刘师兄。”刘涯虽不是惠娘父亲收的弟子,但他上学期间,经常跑去请教院长,李院长每一次都会认真解答,一来二去,不是弟子胜似弟子,因此惠娘也称他一声师兄。
这次请人,惠娘第一个想到了他,一来,这个刘涯脑子灵活,虽然就读书一道上少了点悟性,但也考上了秀才,基础还是有的,关键是懂变通。
二来他家境困难,家里有一个病弱的老母,长年需要金贵的药材养着,还有两个快要成年的儿子,娶媳妇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关键他家里为了老母治病,经常是花的一分不剩。
惠娘看过安西给夫子们的待遇,不仅免费提供一座二期宅院,平日的束脩也给的非常高,足够刘师兄养家了。
而且她自己也有点私心,李院长曾说过,刘涯脑子灵活,为人还有稚子之心,非常适合给幼子启蒙。
惠娘想到了自己家的两个孩子,觉得父亲的眼光不会错,因此才第一个请了他。
以前李家还富裕的时候,李夫人就经常送一些好药材给刘母。
有了这层关系,现在惠娘开口,想必刘涯不会拒绝。
而至于其他人,惠娘就不怎么有信心了,毕竟人家过得好好的,犯不着来这偏僻的扈县讨生活。
只是没想到,刘涯这么给力,不仅自己来了,还把其他几人都劝来了,是该好好谢谢他的。
说完这些,安西突然提出,“书院已经修建好了,分为幼儿期和小学,两个孩子现在才四岁,过完年之后肯定是送入幼儿班,你要不要现在去看看环境?”
惠娘疑惑,“这个幼儿班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