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持续了一个多时辰,一直没有人能难到安子文。

青年看得有趣,也上台提出问题,他不同于其他人,存着赢得比赛的心思,而是出于考教的目的,提出的问题都偏向四书五经和策论。

这些都难不倒安子文,回答完后,他也有来有往,于经义上截题出问。

两人来来回回互相问了很久,突然,青年把题目转向了其他方向,“西北黄沙遍地,水资源稀少,如果是你,你会想办法把百姓迁走?”

安子文一愣,立刻答道,“不会,这样治标不治本,如果不好好治理,早晚会越来越严重。”

“哦?如何治理?”

“方法有三,一植树造林,二设立防风带,三反耕还林。”

“这三项无论哪一种都不是短时间能做好的,如果你任父母官,你会把时间浪费在这看不到头的事情上吗?”

“确实如此,但这事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十年,二十年都不悔?”

“十年,二十年都不悔!”

“好!好小子,你父亲有你这个孩子,后继有人啊!”青年说着,就大笑的离开擂台。

台下也传来阵阵喝彩声,扈县的百姓为他们的公子被人赞赏,而倍感荣光。

安子文愣了愣,看着青年的背影,好像明白了什么。

一会儿之后,他故意在一个偏门的问题上,装作不懂落败,匆匆下台。

等穿过人群,走到偏僻处。果然,青年一行人正等在那里。

安子文连忙上前,“学生安子文拜见皇上。”

青年颔首,“起来吧,不必多礼。”

没错,这就是当今庆隆帝。

庆隆帝是先帝的第十一子,是继后嫡子。他出生的时候,前面的四位兄长都已经长成,其中就有元后的嫡长子,也就是他的二皇兄。

身为嫡子,庆隆帝虽然小,但也被前面的哥哥们针对,只不过他们也各自敌视,才给了他喘息的空间。

可以说,庆隆帝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伴随着阳谋阴谋。但他并没有成长为阴险小人,反而心胸开阔。

而且因为年幼的时候,为了躲避皇兄们的迫害,他一直混迹在皇庄,从而看了不少民间疾苦,对百姓们充满了怜悯。

随着几个皇子越闹越凶,慢慢波及到了天下百姓,庆隆帝也渐渐下定了决心要挣皇位。

经历了一翻波折之后,他顺利的打败了一干皇兄,取得了帝位。并花了三年时间,扫平了朝野内外的反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