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既借罢工事件带动了服装店的生意,又能以实例推动那些工厂主们改革。

工人看到了希望,才会更卖力的为自己争取,也才能促使工厂主们迅速去做。

这是双赢的局面。

两人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就分开行动了。

达西去找报社合作,让他们大力宣传服装厂的事,尤其是关于厂里工人的待遇,当然,由于付了钱的原因,不免夹带了私货。

就比如,这家服装厂是生产成衣的,这种模式很新鲜,但生产出来的成衣又漂亮又便宜。

以前做一件衣服的钱,现在可以在店铺里,买到两件服装厂生产的成衣。

诸如此类,只有偶尔提到,就能提高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带动店铺的人流量。

只要人来了,想必就走不了。

毕竟那些衣服,款式又多,做的又异常漂亮,怎么可能不心动呢。

而安西这边,却加紧了生产,以及铺货的速度。

在伦敦,有六家成衣铺开张,其中四家是达西家的,一家是宾利的,一家是菲茨威廉上校的。

这些因为是自家的铺子,所以成本较低,装修好了就行,因此开张非常方便。

但其他地方,就没这么便利了。

他们目前的资金不多,不能在各地买店铺,因此安西想到了加盟的方式。

利用那些请来的裁缝人脉,把成衣卖给那些店铺,让他们销售出去。

有的人比较大胆,看过样品之后,就和安西签了合同,直接购买进货。

也有的人比较小心,生怕这样做会亏本。安西也不深劝,只和他们签了代卖合同,卖出去一件,给他们抽一层的红利,卖不出去的,工厂会回收。

当然,也不是没有那些爱耍心眼的,看了样品之后,自己仿着做。

安西并不介意,因为等客人发现,相同的衣服,工厂出品只要一半的价格,她们自然知道选择什么。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把售卖的渠道都弄好了,除了自家的,在各大城市签约了十几家售卖的店。

另外,原本和达西合作的那些小商人,也大部分留了下来,他们会带着成衣去到各个小地方售卖。

虽然他们进的货物少,但基数大,也消去了一部分存货。

第211章 西方名著世界23

随着报纸大规模的宣传,达西工厂的工人待遇也暴露在众人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