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录司这边按照圣上的旨意,也不敢大张旗鼓,毕竟顾衡的身份不同,再说,入道也不是什么罪过,就算真的有人暗中教导,那也不是顾衡的错,而是教导的人居心叵测。
只是,道录司这边费了许多功夫,混入玄清观,通过各种手段追溯玄清观之前的情况,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边真没有什么人过来,人家就是自个入道了!
这要是那等浸淫某种技艺多年的人入道,大家都觉得可以理解,但是,顾衡生下来到现在,也不过就是十岁,他能通过什么入道呢?这一点也不道学!
然后,他们就知道了,顾衡走的居然是正统的道门的路子,在看到顾衡拿着□□书默诵的时候,身上自然流露出那种与天地相呼应的灵韵的时候,道录司几个道士只觉得目瞪口呆。
“你说那孩子自个看道书就入道了?”圣上神情有些古怪,入道有这么容易的吗?
道录司的司正有些无奈地说道:“除此之外,并无其他解释!不过陛下可以放心,既然玉陵道长能够诵读道书入道,定然是清静无为的性情,入道之事,就算是有师长引导,也得讲究静,定二字,若是心思杂乱,任你有多好的根骨,资质,也是无用!”所以,道门找弟子,多半从小培养,主要就是小孩子心思才更纯粹,没有太多的杂念。但是这种事情在皇家却是不同,皇家哪有真正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不可能继续天真了,故太子还活着的时候,顾衡那时候也是被当做太子的继承人养的,从小就启蒙读书,甚至还能看到一些不怎么重要的折子,说他心性单纯,傻子都不会信好不好。但是问题是,人家偏偏就这样入道了!
“不过,也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玉陵道长是天生的玲珑心窍,因此易于入道!”玲珑心窍的人自然是学什么,会什么,这等资质,天生就是修道的苗子,可惜的是,怎么就投胎到了皇家,遇上这些乱糟糟的事情。
圣上虽说心中也有疑虑,但是道录司信誓旦旦,圣上便也不再追究,不管怎么说,横竖顾衡虽说还在皇家玉牒上,但是已经出家了,总不能出尔反尔,让他再还俗,所以,此事便作罢。
只是,关于继承人的问题,圣上还是有些头疼,他若是能再活十年,那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可是如今,他就算是好好保养,也就是三五年的寿数,这还是因为顾衡那边根据他的身体情况,提供了药茶还有一些药方的份。
说起药茶,根据道录司的说法,顾衡虽说没有学过正统的道法,但是入道之后,他天然就能够感知到人体内阴阳五行之力的流动,而药材什么的,归根结底,也是五行阴阳之属,所以,顾衡配置出来的药茶就非常对症。按照道录司的说法,若是圣上愿意的话,倒是可以让顾衡帮着圣上调理身体。
圣上琢磨了一番之后,还真是将顾衡宣入了宫。人都是怕死的,之前的时候是没办法,他都觉得自己没多少日子好活了,如今有人能治自己,还是亲孙子,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顾衡倒是不介意救人,朝中有人好做官,你若是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就算是想要做什么事情,那也是很难得到相应机会的。比起自己哪个叔叔继位,其实还是当今在位更符合顾衡的利益。
当然,顾衡进宫给圣上调理也是有好处的,他之前只能看皇家藏书中那些对外开放的部分,而如今呢,圣上直接保证,不管他要看什么,皇家所有的典藏都对顾衡开放。
平亲王府那边,听说圣上宣召顾衡进宫,难免有些想法,不管平王太妃毕竟也是经历过风雨的人,她才不相信圣上让人进宫是要册封皇太孙,至于这个儿子是否有了别的造化,那也跟平亲王府无关。从故太子薨逝之后,皇位就跟他们这一脉无关了,除非其他皇子都死光了,否则的话,怎么也轮不到他们的。因此,瞧着身边的人有些人心浮动,平王太妃却是依旧淡定,直接将身边的人训斥了一顿,依旧闭门在家,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你怨恨吗?”圣上看着顾衡在那里挑选着药材,忽然问道。
顾衡无所谓地说道:“就算是骨肉至亲,也有有缘无缘之说,既然缘分已尽,那么不如各自安好,何必去怨恨!”
圣上瞧着顾衡的神情,顿时明白,这个孙儿是天生有些冷心无情的性格,以前的时候,有父母亲情作为牵绊,看着还有些人气,如今看着,竟是像是从小修道的人,极为淡漠。
不过这般也好,他已经是方外之人了,也不该跟红尘有太多的感情,琢磨了一番,圣上忽然异想天开:“如今你也入道了,不如过些年,朕将道录司给你管着?”
顾衡摇了摇头,说道:“道录司说是为皇家,为朝廷服务,实际上是皇家跟各个宗门的默契,我直接空降过去算什么,何况,道录司的事情,我也未必做得了!”
圣上听了,便不再多说,顾衡这些日子根据他的身体随时调整药方,还以金针之法为他导引体内元气,他身体舒服了很多,可惜的是,顾衡身份非同一般,否则的话,他这样的医术,就该留在宫里做个供奉才是。只是如今他在,让顾衡留在宫中无妨,等到有朝一日,他驾崩了,顾衡也就该回玄清观,老老实实做自己的玉陵道长了。
圣上的这般想法,顾衡也并不想理会,他也没打算在宫廷之中多待,等到将秘藏的书籍都看过之后,顾衡琢磨着自己也可以出去历练一下,搞明白那些妖魔鬼怪是怎么回事。人是怎么回事,顾衡觉得自己已经比较清楚了,但是那些妖魔鬼怪的情况,不多解剖几个,怎么能够搞明白呢?
第159章
顾衡自主入道的事情, 已经被道录司传给了各自的师门,许多人心里头都有些想法,对于这些宗门来说, 其实,什么功德,什么传教,那那是虚的, 真正重要的还得是人才。这么多年下来, 这些宗门可是足足有好几百年没人能够飞升了, 就算是天上祖师爷还算是给力, 但是徒子徒孙不争气,难免叫祖师爷也面上无光。
这个世界的修行某种意义上来说, 是入世之道,你就算是积累再多的法力, 也得先积累外功才行。外功就是功德,这个从何而来, 自然不是闭门造车,那是得与天道, 与地道,与人道有功的。问题是, 这么多年下来, 能够获得的天道地道功德早就被那些上古大神给分完了, 能够分到的也就是人道了, 谁让人族是这个纪元的天道主角呢, 如今天庭许多帝君神明,可都是靠着人道功德上去的。
像是现在的修行者,他们能够争取的也是人道功德, 好在人道功德来源比较多,像是寻常的官员,若是主政一方,能够明辨是非,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功德,所谓公门之中好修行便是如此了。这等能臣,活着的时候确实不会有什么神通,但是死后要么进入阴土龙庭主持阴土的龙气,要么呢,功德足够,也足以担任一个神职。
而修行者他们实力强,做的最多的无非是斩妖除魔,另外就是遇到天灾**的时候搭一把手。问题是,天底下妖魔就那么多,还有一些算是比较老实的,你杀了未必能有什么功德,反而平白添了业力,至于天灾**什么的,虽说天下这么大,难免旱的旱,涝的涝,但是只要朝廷还没有腐朽到那个份上,其实也没多少修行者能够插手的余地。
因此,在整体环境比较太平的情况下,修行者能捞到的功德就很少了,没个十万外功,你想飞升,你在想桃子!
因此,人间许多修行者,如今就处在那种法力境界足够,外功不足,只能等着徒子徒孙帮忙积攒外功,才能飞升的阶段。但是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一个宗门的气运是有限的,上头的老祖宗不走,他们就占据了大多数的气运,以至于下面的弟子,如今就有些青黄不接,好些宗门已经有一阵子没收到什么出挑的弟子了,如今出了个自主入道的,自然有许多宗门都打起了主意,只是碍于顾衡皇族的身份,大家都有些犹豫不决。
顾衡虽说对这个世界各个宗门的道法其实很感兴趣,但是他在看过了许多道书,还有皇家收集起来的一些修行功法之后,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道法其实也都是一个脉络,那就是先结成法力种子,然后依次作为根基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