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坐在一尘不染的床沿,面对足以望见大半区间街景的玻璃窗,他才渐渐有了实感。

这里是二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价值70以上者方有资格进入;无数技术革命均在这里爆发,人类最新锐的科技亦同样诞生自此。

“悟,你以前来过二区吗?”夏油忍不住问。

五条正把舞裙往地上铺,十指流连于嫣红裙摆间,一时白得胜雪。他抬眼看向夏油,轻飘飘道:“来是来过,跟现在没多大区别。不用把这里想得多好,杰,各人有各人的烦恼,放哪儿都一个样。”

“我明白,”夏油笑笑,右手不自觉地摩挲戒指,似乎在籍由这个动作打消疑虑与迷茫,“只是好奇而已。”

他们整理好行李,对照卡洛提供的样本仔细观察。

委托人要求兼具美观轻薄与防御力,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材料在手,这类不涉及驱动核心的工作并不复杂。摆在两人面前最大的问题反而是“裁缝”这件事本身:至少夏油对自己的手艺有客观评价,自认没法在七天内完成这么高精度的作业。

落到最后,重新绘制设计图的事交给了五条,夏油则负责拿着成稿去和实验室对接,监督那些“助手”们完成工作。研究所的器材实在比五区好太多,尽管材料与工艺要求极其苛刻,经过程序上的钻研与修改,最终还是能依照指令进行人手难以实现的操作。

潜心工作的一周很快迎来尽头,夏油和五条再次拎着裙子上门拜访卡洛。对方掂了掂、量了量,眉头皱起来,犹豫道:“还不够轻,会影响她跳探戈的。”

第二回 拜访:“颜色是不是暗了点?鲜艳的红才衬她。”

第三回 拜访:“腰身还能更窄,黛安娜可是全舞团漂亮的姑娘。”

第四回 拜访,卡洛把舞裙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个遍,惊喜道:“我觉得第一版不错,就按第一版来吧!”

在乙方的耐心即将告罄前,订单总算完成了。卡洛支付了定金,并拜托他们把舞裙和一封信带给五区的那位黛安娜·林奇,只要再将来自姑娘的回信交给卡洛,这桩事就算彻底结束。

次日,夏油收起应寄送的物件,与五条一同登上了返程的邮轮。

第三十三章 Chapter 33

东十四街被臭水沟环绕,浅蓝的塑料雨棚覆着屋檐,积水滴滴答答往下漏,敲在低矮的门槛前,发出潮湿粘腻的声响。

身材肥胖的女人盘着头发摔门往外走,衣服松松垮垮别在腰间,脸上抹了厚厚一层粉。她约莫四十多岁,却皮肉塌陷松弛,发丝用染料涂得半黑,掩盖住夹杂在枯草中的白发。

“死丫头快出来开门!有人找你!”她用一杆扫帚敲门,坚硬的木料戳在门把上,伴随极重的力道簌簌发抖,那栋小屋便也跟着颤动起来,响亮得能传出三个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