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页

周洪蹙了蹙眉,道:“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立即采用第二战策。”

安王遣使游说结盟之前,先知会了周洪,其实两人都算盟约发起人。

他们极忌惮魏景,等待诸侯回复时,私下商议过不止一次。

在何处陈兵?在何处进攻?兵力远胜齐王时如何攻?万一人数优势被削弱了呢?再不幸落入下风呢?

太关键的一战,二人推敲过很多种可能会出现过的情况。

其中就有人数优势被消弭,不得不移营扶昌后的。

周洪压低声音道:“若利用东峪口,必能重创齐王。”

周洪其人,祖上豫州人,其实垂涎兖豫二州已久,也尝试过南渡huáng河,分三方战场一杯羹,可惜不顺利。

这种垂涎,直接导致他对豫兖二州的地形极为熟悉。这条进军路线其实就是他提议的,战况如何变化,都能依仗地利。

后续,他又和安王一起遣人勘察扶昌一带地形,意外发现了一个很隐蔽,却很利于伏击敌军的地形。

东峪口,形如虎口,进易出难,内里微凹利于桐油火攻。偏偏外头山势平缓,植被丰茂,一点看不来。

确实是个非常好的伏击地点,外头还适合陈兵当战场,左翼天然站位略低,这是不显眼的破绽,也是诱饵,敌军必然会以此为突破点,开战后一旦适当引导,敌军即顺势落入险境。

五十万大军虽不会悉数进入,但起码能进一半,届时桐油火攻,敌军大乱,趁机围歼,必能大败之。

己方大胜,人数优势再次凸显。

战策议过几次,地形也悄悄勘测多次,确实非常好的,但现在问题是。

陈昂问:“那谁在左翼?”

谁当这个诱饵呢?

齐军之勇悍,无人不知,这当诱饵者遭其前锋全力攻击,必定损伤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