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生拿着筷子道:“武威金城与安定,呈三角之势。如若金城与安定陷落,最前头的武威就成了一座孤悬在外的孤城。以公爷您如今的兵力,则最多只能保住一城。某以为与其死守武威,不如退守安定。”
他在齐舒志面前虚划了一条线,道:“到时候安定与陇西还有汉阳就能拉开一条线,将北狄大军挡在这条线外。”
齐舒志沉默片刻,之后道:“可这样一来,大周就丢了四座城池了。”
夏先生瞬间就不再说话了,他知道办法是他出的,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齐舒志手里。公爷是个聪明人,就算他再挣扎再纠结,最后还是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齐舒志确实非常纠结,从前在父兄手中的边界,如铁桶一般牢固。到了自己手里,却不得不已退再退。北狄世代生活在西北苦寒之地,北狄男儿人人骁勇善战能骑射,大周之所以能将北狄挡在边境这么多年,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利用了北狄物资匮乏的原因。
北狄只有很少一些土地能种粮食,绝大部分百姓都是放牧维生。多年以来大周边境严格控制与北狄的交易,每年用以交换北狄牛马羊的粮食与生铁都是有定数的,要确保北狄可以靠这些粮食勉强存活不至于狗急跳墙,又要保证他们不会囤积多余的粮食,做好攻打大周的准备。
可这次不一样了,北狄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肃州甘州两座城池,城中的粮食与铁以及其他物资都没来得及转移。就是说即使到了冬天物资最匮乏的时期,北狄也依旧能坚持一段时间。
更何况他们很快就能再攻下两座城,想到这里齐舒志头疼的捏了捏眉心。
夏先生道:“公爷在苦恼什么?”
齐舒志抬起头来,道:“我今日进城,见武威城中仍有不少百姓,大街上人来人往贸易不断,想必金城也差不多。若是放弃了武威与金城,那城中百姓怎么办?”
夏先生想了想,道:“可以让百姓们提前撤离。”
这当然是个办法,只是这样一来武威之后的几座城池就会面临人数陡然增多的情况。或许还可以将百姓们内迁,但他们都会成为流民。
勉强喝下一碗粥,齐舒志就再吃不下东西了。他放下筷子正准备继续发愁,夏先生突然道:“公爷,你可知蜀汉的诸葛丞相是怎么死的?”
“嗯?”齐舒志有点懵,为什么好好的问这个问题?他想了想道:“因为殚精竭虑辛劳而死的?”
夏先生淡定的夹了一筷子炙烤羊肉道:“还有不吃饭吃得少的原因。”
齐舒志:“……”
刚站起来的齐舒志又坐了下去,重新拿起了筷子。他讪笑道:“先生也真是的,劝我多吃就劝呗,何必把人家诸葛丞相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