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能从城里下来的,最次也是初中毕业,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他们这些人自诩有文化,高人一等,经常看不起村里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民。张红翠虽然也读了初中,但是在人家眼里依旧是个土村姑。

张红翠虽然性格直爽爱打抱不平,可却不是那种会拿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人家看不上她,她也不会往前凑。要说多了解那些知青,她谈不上,但是基本的还知道些。不过到底事关自己村子的荣耀,张红翠可不会傻的往外说。

因此,她只道:“我们村要说奇葩女知青肯定也有,不过老实上进的女知青也有,就比如那个朱茜。她来了有三年了,来的时候才十六岁,是村里年纪最小的知青。原本我们以为这小姑娘年岁小,干活肯定不行。谁知道人家是能吃得下苦的,刚开始干活她不会常常做不好、做的慢,她就在人家休息的时候赶工。再后来干活熟练了,她居然自己要求去干最脏最累的活。你们是知道的,像这种活一般都是男人干,而且劳动量很大,很少有女人能吃得消。你们猜怎么着,人家去年硬是干了一年的重活。赚的工分粮食养活一家子三口都够了。”

他们这地方,工分值不算低可以不是很高,一工分才三分钱。平常时候一个女人一天也就是八个工分,男人十个,秋收的时候女人能赚到十个厉害点的能赚十二个,男人是十二到十五个。朱茜刚来没多久就能拿满分八个工分,一年之后就是十个工分的满分,去年都是十二分往上。

像她这样能干的人,张红翠还真是没见过,至少她们村就没几个能比得上,她自己都不行。因此,她打心底是佩服朱茜的。

何娟听张红翠这么一说,就掰着手指头算起来,她数学并不好,算了一会儿就迷糊了,然后推了推杨珠珠,说道:“珠珠,你来算算,她这一年能拿多少钱啊?”

何娟一天也能赚八个工分,双抢的时候都是十个,十二个工分的时候少。她们何家坳生产队跟郭庄村不属于同一个公社,工分值也不一样,她们是一个工分两分钱。就这样今年分钱,何娟得了十一块二毛八。

张红翠往床上一躺,不急不慢的说道:“不用算了,今年换了六十二块钱。”

杨珠珠皱眉,这不应该啊,就算她每天比何娟拿的工分多,一天比何娟多四个公分,也多不了这么多钱。别忘了这一年当中从十月开始到来年二月有四个多月都是休息的,四个月一百多天。她哪来的这么多工分换钱。

像是看出了杨珠珠的疑惑,张红翠叹了口气说道:“她之所以换了这么多年是因为要的粮食少。”如今的公社生产大队很人性化,一个人的粮食多少不只是按工分兑换。郭庄生产大队的兑换方式是人四劳六,即只要是有户口的人都能分四层的粮食,而工分最高可以兑换六层。

像何娟,她的工分大部分都兑换了粮食,只有多余的工分才兑换的钱。而朱茜则是把大部分的工分兑换了钱,粮食要得很少。这还是公社压制的结果呢,如果不是公社不允许兑换太多的钱,朱茜能把所以工分换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