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赵老夫人一顿,摇头说道:“这个我现在也说不好,咱们国家这些年都没有高考了,如今是缺少很多的人才,可也有很多的初高中生。高中毕业的肯定都能参加,初中的确实不好说,不过也不一定,你们先学着,能高考自然好,不能了,咱们多学点知识也是好的。”

宋时元身为过来人,他是知道情况的,于是说道:“我猜初中生也能去,别忘了,不止大学生缺人,还有大专呢?当年多少人初中毕业就下了乡,他们做梦都想回城,可你们看看回城有多难。高考可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了。如果连这个也堵死了,他们能不闹?”

当初大家都不能回去还好说,如今就因为你是高中生你就有机会回城,我们就不能,这凭什么?

宋时元记得,当初第一次下发文件的时候是说的高中毕业才能高考,后来还真有人闹了起来,后来又改的初中就可以参加。只不过这些初中生本就比高中生知识面窄,又晚复习了一个月,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

他当年能考上中专,也是日夜苦读,走了狗屎运。原本宋时元是落榜的,后来好像是有人走了关系去别的学校了,就把后面的给补上了,里面就有宋时元的名字。

赵老夫人没想到宋时元会这么说,仔细一想也是,她自己就读过书,也从来没有小看读书人的能力。早年可是有不少的运动都是学生发起的。

看来回去要跟老赵说一说这事,让他到时候提一提。国家已经动荡了十年,在经不起动荡了。

第82章

“你们有没有喜欢的专业, 说出来奶奶也给你们推荐下好的学校。”赵老夫人也怕几个孩子对这方面不了解, 正好她在, 也能帮上点忙。要她说最好的学校肯定都是在京城的, 她自己也希望孩子能去京城。不过这一切还是要看孩子们的意愿和本事。

只是她打定了主意, 等孩子们都考上大学, 不管在哪她都搬过去跟孩子们住,也顺便帮忙照顾下一代。

杨钦结婚最早, 如今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 大的闺女六岁, 小的三岁。杨锐家也是两个, 大的四岁,老二六月出生才刚过了半岁。杨珠珠家三胞胎三岁,也是几个孩子里最皮的。再就是杨锦了,他家的儿子今年两岁, 两人本来是打算今年再要一个孩子的,如今看来计划也要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