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 136 章

大清第一太子 时槐序 3372 字 2024-01-03

艹!

弘暄越想越觉得可怕,心中宛如一万匹草泥马在奔腾。他汗阿玛简直太丧心病狂了!而他大哥丧心病狂的本事更是深得汗阿玛真传!

弘暄永远记得自己当年是怎么被坑进尚书房的。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一刻,他更坚定了必须稳住平庸人设的决定。反正他本来就不如兄弟姐妹们,再表现的更平庸一点似乎也不会引人怀疑。

什么,你说谁都想出色?呵呵,那也得看是什么人啊。都说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话本没有错。但他就生在帝王家了,还货个屁。

他一个皇子,这辈子富贵地位全有了,每日鲜衣怒马不好吗?美酒佳肴不香吗?至于理想。弘暄很想大吼,别跟他提理想,他这辈子的理想就是虚度光阴,混吃等死。

说什么要出息,出息那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就他汗阿玛哥大哥这压榨人的能力,亲儿女亲兄妹都不放过,被剥削得指不定多惨。一个个鲜活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呢。弘暄觉得他傻了才会去上进。他就当个逍遥王爷,人生多自在。

反正只要他汗阿玛还在位,就没人敢给他脸色看。他想干什么干什么。汗阿玛就算退位了,大哥登基也不会亏待了他。

弘暄又吸溜了一口奶茶,觉得自己真聪明,美滋滋。再看一眼弘晞与扶云,哼哧,傻子!

乾清宫。

胤礽正在听弘昭念奏折,偶尔考校几句,问问弘昭的看法以及他的对策,见他言之有物,颇有自己的政见,胤礽十分满意,嘴角缓缓上扬。

胤禛就是这时候来的。

胤礽将奏折放下:“这时候进宫,可是有事?”

“是。皇兄可还记得前阵子江南收到一封密信,里头说洋人有意暗中在寻常烟草中掺杂阿芙蓉混入大清?”

胤礽点头。浙江巡抚得知后秘密调查,发现确有此事,将参与之人全部收押。那几个洋人现在还被关着,外交部正跟其背后的国家扯皮捞好处呢。

胤禛接着道:“送信之人并没有现身,是通过街头卖糕点的小童将信递到官府的,除了这封信,没有留下别的只言片语,也不曾透露自己的姓名。官府查过,但事有轻重缓急,要先处理洋人之事,对送信之人的调查上难免就懈怠了些。

“臣弟府上有个幕僚姓乌,是江南人士。前阵子他告假返乡,无意中发现送信之人的踪迹。送信之人是个年近耄耋的老者,在镇上开了一家私塾,教孩子启蒙。如今他年岁大了,已不太出面教学,负责授课的是他儿子与孙子。

“乌幕僚发现老者才学不差,其子孙才学同样不差,而且教的用心,很有水平。但不论老者还是其子孙都无功名,连个童生都不是。私塾中也只教启蒙,若有人考取了童生功名,就会另觅他处求学。然而以老者一家的本事,便是秀才也教得。”

胤礽一顿,弘昭心念一转:“他们莫不是身份有问题?罪臣之后?”

胤禛微笑:“太子聪慧。只是他们的身份比罪臣之后还要严重些。”

弘昭蹙眉,比罪臣之后还严重?他看向胤礽,胤礽已有猜测,却没有说,鼓励地看向他。弘昭想了想开口:“四叔,是朱氏后裔吗?”

胤禛点头:“崇祯帝之子。自大清入关至今,民间多起打着朱三太子名号行事的,其余全是捏造,也就朱和潍勉强算朱氏后裔。但朱和潍父亲乃偏远宗室所出。若论血脉,这位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

弘昭睁大了眼睛。没想到自己竟一猜就中。可他又疑惑起来,既然是朱氏后裔,为什么要给他们送信?

胤禛又道:“皇兄,乌幕僚调查的时候被老者发现了,他怕老者逃跑,便抢先一步将其一家拘了起来,现已秘密押入京师。”

胤礽面色一沉。

胤禛蹙眉:“臣弟府中几位幕僚,乌幕僚在其中并不是很出色,臣弟平日不算看重。他是为了讨好臣弟,立功心切,所以行事激进了些。”

胤礽垂眸:“如今人在何处?”

“在臣弟名下的一处庄子上。”

胤礽吩咐小柱子:“准备一下,朕要出宫。”

又转头对弘昭说:“你随朕同去。”

“是。”

几人来到庄子上。四世同堂全守在一间屋子,年纪最小的孩子大约三四岁模样。正中坐着之人须发花白,眼神却很清明。

胤礽近前,示意胤禛将其他人带出去。老者家人如何肯?一个个目光警惕。局面僵持,最后还是老者出面:“你们先下去吧。”

“父亲/祖父!”

“下去吧!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庄子处处防守,明桩暗桩不知道多少,光是门外都有十来人,个个身强体壮,腰佩刀枪,若他们真要做什么,便是你们在此又有何用?”

“可是……”

“没有可是。下去吧。”

年长的男子无奈,只能带着家人离来。屋内只剩了老者与胤礽弘昭。

老者看向胤礽:“没想到老朽日薄西山,时日无多,竟还能引得当今天子驾临。”

胤礽自出现到现在还没透露过身份,没想到眼前之人已经猜到了。

“老先生慧眼如炬。”

老者将目光投向弘昭,胤礽言道:“这是朕的长子。”

长子亦为太子。老者惊讶,万万没想到自己一个阶下囚,不但皇上来了,连太子都来了。

“不知二位前来所为何事?”

为的肯定是他们,但他们这等身份,既然暴露了,杀便杀了,用得着亲临吗?

胤礽看向弘昭:“你既心中有疑问,可以询问当事人。”

弘昭会意,上前道:“孤有一事不明,还请老先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