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中级课时一百节,勤奋值200点的奖励。
她目前精通:英语、韩语、俄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自我感觉,她自认还是可以胜任各类型的翻译了。
不过眼下她年纪还小,又没正经高中或者大学毕业,也没人正经请她。
学无止境,她还是要继续学习其他语中的,不管有没有任务。
对啊……
茵茵:群主,没刷新新的主线任务么?
群主:暂时没有,你都这么主动学习了,哪还用得着特意发任务。
茵茵:当然需要了!有任务就有任务奖励啊,你不发任务,我岂不是没了福利?
群主:……
这小气的性子也不像他啊!
最终群主答应她,有合适的任务就给她发,茵茵才作罢。
群主:说到任务,你们市里不是有三个竞赛,你为啥只了了两个?如果三项都报了不就一次便能完成任务了?
茵茵:任务重要,我的脸同样重要!
过了十月一农忙假,离十一月份就很近了,这也证明三项竞赛即将要在本市开赛了。
学校里是不管老师还是学生,压力都非常的大,除了茵茵一人。
她这人说的好听是心理素质强,说不好听,是心大,一点都不受影响,该吃吃,该睡睡。
班主任孙老师严肃地在班上公布比赛时间。
“明天学校要放假一天,三个科目考试时间都在这里,报名的同学自己抄到本子上,避免忘了。再提醒一次,明天去考试时一定要带着墨水瓶和两支以上的钢笔!去年参加过速算比赛的同学应该知道,万一题量大的时候,你根本没有时间去加钢笔水。”
学生们没有不耐烦的,都听话地答应着。
不放心的孙老师仍是嘱咐再三,最后才提前放学。
原来明天市里竞赛场地仍选在一中。
数、理、化三科竞赛都在一天举行,这样方便下面乡镇来参加比赛的学生,报多个比赛的时间也不冲突。
“怎么样?题难不难?”
孙琪曾陪茵茵上过两次物理、化学竞赛培训班,两次过后再也不愿意去了,受打击。
“市内竞赛,题基本上都是学校的老师出的,能有多困难?”
他们一中学生本身就占着这个优势,都没什么好说的。
果然,三天后出了成绩,茵茵两项竞赛都没有丢分,全部满分。
题简单,意味着不容易拉开距离,第二名只比她少一分,是楚原,他报了数学和物理。
不得不佩服,这个大班长确实很优秀。家世靠的是爹妈祖辈,可这学习是实打实靠自己拼出来的。
数学竞赛没有悬念,茵茵没报名,第一名便是楚原。
三个竞赛一等奖全部由一中包了,王校长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和去年一样,每项竞赛的第一名将代表市里去省里参加比赛,茵茵物理和化学都拿了第一,省里比赛时便由她和楚原二人代表市里、代表他们一中去参赛。
同学们都不由给茵茵和楚原鼓掌。
茵茵倒还好,又不是第一回参加比赛了,有经验的老鸟了,能稳得住。
倒是楚原兴奋得脸发红。
只有乔凤凤心情最复杂。
越不想楚原和别的女生尤其是苗茵茵走到一起,偏他们就越容易走到一块。
她心眼里承认,茵茵确实比她优秀,她能比得过的只有对楚原的心了,只可惜楚原不稀罕她的心。
周六回家,家人早就得知她市里竞赛得奖了,家里自然是要庆祝一番的。
李丽娟高兴道:
“你的得奖证书越来越多了,得好好找个地方摆出来才行。要不像放照片似的,镶镜框里?”
茵茵:
“不用这么正式吧?”
“肯定要了,这样谁一进来就能看到你都得了什么证了!”
“不用的妈,咱们家亲戚和村子里人都知道我得了啥证,不用再特意摆出来了。”
她妈可真有想法。
李丽娟还很失望:
“不用么?我觉得那样多上档次啊,到时和照片摆在一块,肯定是独一份!”
“真不用的妈!对了妈,生产队不是也收拾完秋了么?分粮了没有?”
苗学松脸上带着喜意:
“还没分呢,反正咱们也不着急,晚几天分还能更干一点呢。”
茵茵可不这样觉得。
“今年上秋就一直在下雨,几乎没怎么停过,粮食堆一起不得发潮啊?”
“茵茵说的也有道理!再说今年不是有点减产了?别大队粮食再不够发,不想还咱们!”
苗学松听得到李丽娟这话,眉头也皱了起来:
“咱们场子里粮食长得好,倒真没太注意生产队的。那行,明天我过去找牟书记,不管啥粮,先拉回来再说吧。”
现在抽得起洋烟了,苗洪举还是习惯抽烟叶子。
磕了磕烟袋锅子:
“这话在理,赶紧整回来也放心点,再说场子里不少双职工,家里今年都没粮食,就指着在厂子里买呢。”
大队是按人头分粮食,可一家子要是没有工分,或者工分太少,大队粮食不足的情况下,就不会分足了。这是各大队自己定下的规矩。
既然有正事,家里人都没再继续看电视,回自己屋收拾一下就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由苗学松带着场子里的男人们套车,也开了拖拉机到大队临时仓库那里领粮。
看着粮食一车一车地拉回来,场子里的员人们高兴坏了,一个个商量着自己家要买什么粮,缺多少等等。
李丽娟干脆就让他们想买的现在就买,还省得麻烦了。
现在大家手里都有钱了,买粮都挺舍得的,除了高粱米没人要,其他粮食、豆子、土豆什么的都没少买,拉回来的粮食一下就少了差不多一半。
李丽娟还怕弄混了,每家要什么粮,多少斤都记录下来,称好的放在一处,都称好后还要用车给他们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