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页

重返十三岁 金面佛 2870 字 9个月前

许多割稻子时,一开始还蹲着,后来就是跪着,然后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割。她就割过一天的稻子,接下来的一个礼拜她都浑身酸痛得连坐起来下床都做不到,只能直接滚下床。如果说成长经历中有什么促使许多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奋力跳出农门,不愿意重复父母辈的命运,那么这件事也许是契机之一。更早的时候,大概在那年的麦收季节,她就有了隐约的念头。

初二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课后练习里头有道题就是让学生写三百字的短文来描述劳动的乐趣。

许多记得班主任将这道题布置成了当天的日记内容。她回家匆匆吃完饭就跟母亲下地去收油菜籽了。许多嫌弃戴帽子遮眼,又气闷的很,顶着大太阳收菜籽,晒得晕晕乎乎。她那时候就想,劳动的快乐,她感受不到,她能够感受到的只有被命运扼住咽喉,拼命挣扎的惶恐和无力。

太累了,真的太累了。那种从每一个毛孔里头钻出来的疲惫让她连挣扎都虚弱不堪。后来许多工作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总会拿这段记忆安慰自己,看看,你还是进步了啊,现在总比那时候强。

老实说,这个时代种田真心没多少收益可言。一亩田要是能挣上一千块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事实上最多几百块钱),种上十亩田撑死也不到一万块。在物价飞涨,人民币变相贬值的二十一世纪,一万块一年,随便在哪儿打工都比这挣得多。况且基本上靠人工操作的种田时代,种十亩地有多辛苦,许多连想想都辣眼睛。

可是农民不种地能干什么。可是地里不长庄稼,十几亿的中国人吃什么。所以此后的十几年里,乡村逐渐走向衰亡,年轻的一辈都抛弃了故土,在城市中艰难地寻找自己落脚的地方。

许妈气得肝颤,在家里发了好一通火。

许多觉得没意思。

许爸已经表示工作太紧,秋天本来就是他们厂的销售旺季。他赶不回来,田里的活可以包给专门出卖劳力的人来做。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自家田地少,又没去城里打工,想趁农忙整点儿外快。当地人称之为“麦客”。跟许多后来从书本资料上知道的“麦客”不一样,本地的麦客是所有农忙时节都接活的。此时一天的工钱是80-100不等。

农忙时节,麦客干的都是重体力活,许多觉得这个价位非常合理。许妈却不满意,因为她还要包下三餐,划下来一人一天差不多一百块了。等到稻子收割完,她前后成本一算,根本挣不到什么钱了。

许多无语,本来就挣不到钱啊。与其把父亲硬拽回来损失好几天的工资奖金,不如自家掏这个钱请外人,起码自家人不吃亏了。要是跟别人家搭伙的话,起码要折腾半个月,天天累得死去活来。何必呢。

再说,从外公生病开刀后,外公跟舅舅家的责任田不都是农忙时请麦客打理么。

结果许妈听了立刻急了:“那能比么?你舅舅早就不想种田了。那几块地还留着纯粹是给你爷爷奶奶(指外公外婆)留个念想。他才不稀罕地上,能挣几个钱。”

许多双手一摊,语气轻松:“那不就得了,反正种田也挣不到钱。”

“我们家怎么能跟你舅舅家比。你爸要是能有你舅舅一半的能耐,我也不会受这个罪了。”

许多继续笑:“那爸爸现在不是心疼你了么,他掏钱让你请麦客,你正好轻松轻松。”

最后许妈没办法,托王婶帮忙找了两位麦客,加上自己三个人,趁着礼拜天将家里的四亩三分田里的稻子给割了。

王婶也是被她家的大儿子硬逼着请麦客的。

王婶大儿子算是许多他们村上最有出息的一位了。他是九十年代初期的中专生,一毕业就进了县里的客运公司。而后他一个无权无势无背景的乡下小子硬是凭着自己过人的双商做到了客运集团三把手的位置。最让许多佩服的是,身为他中专同学的妻子也没因为支持丈夫事业荒废自己的工作,许多重生前,这位嫂嫂已经是市里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副行长了。

并且他们夫妻感情融洽,这么多年下来从来没有传出过任何家庭闹剧或者绯闻(许多相信那就是真的没有了,呵呵,所有的桃色新闻当事人周围的人都心知肚明)。两口子跟双方父母相处也十分良好,嫂嫂还主动提出给王婶两老在城里他们最常住的小区里买了一套房,房产证上写的是两位老人的名字。唯一的儿子更是聪明懂事。

按道理说,有这样养老保障,王婶老两口应该高枕无忧欢快养老了吧。结果王婶住不惯城里,还是坚持回乡。王哥威逼利诱她不准种田,王婶偷偷摸摸种了。王哥十天半个月就带着老婆孩子回乡看望父母,怎么可能瞒得住。

试试看,弯着腰蹲下身割稻子,不用半个小时,你就会觉得浑身都不是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