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页

“臣也弹劾御史台不作为!”文景辉也在旁边附议:“直隶、北京、山东、河南春季饥荒,有奸商屯积居奇,哄抬物价;苏、松、嘉、湖水患,有官员玩忽职守,贻害地方;这些不见御史台弹劾,有泼妇闹到本国公府的大门口,京兆尹姗姗来迟,这就是京畿防卫的疏漏,为何也不见御史台弹劾?却指着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妇人,愣说是武国公儿子的母亲?这是何道理?御史台什么时候成了街头巷尾?御史言官们都改行当了三姑六婆?”

“文国公,你明知道那孩子是武国公强抢而来,却包庇武国公的恶行,你也是那帮凶!”御史言官们最厉害的就是他们那一张嘴巴,和手里头的笔杆子。

“皇上,既然他们都这么说了,臣有一个办法,能辩明真伪!”文景辉不跟御史言官们叫嚣。

他们人多,他这边,就他和武大俩,跟着靖难的人倒是支持他们俩,可这些人都是嘴巴笨的,根本说不过人家御史台专门风闻奏事,全靠嘴巴吃饭的言官们。

“哦?小九儿有什么好主意?”永乐皇帝一听,眼睛都亮了。

他也没想到,今天早上,竟然有御史台的十位御史言官同时上了弹劾的奏疏。

他本来是想要申斥,可解缙他们一帮翰林在旁敲边鼓,满朝文武有些混乱,礼部的人也跟着帮腔,这让永乐皇帝十分不高兴,尤其是人家有理有据!

那妇人他见过,但当时他没仔细看!万一真是人家的儿子,武擎苍这事就不太好办了。

孝义大过天啊!

这年头,老子打死儿子都不用坐牢,最多被叫去训斥一顿;可儿子要是敢对老子不孝,轻则罚款服役,重则坐牢发配!

大明以孝治国,这事已经被御史台那帮人弄的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