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人人都有皇帝这份眼光,几位考官中,有极欣赏沈歌文章的考官,也有觉得他火候还差一些的考官。

觉得沈歌文章应当排到第十五、十六位的考官认为,沈歌文章好虽好,但用典不够规整,辞藻稍显华丽,且法度不严。时人喜辞藻华丽之文,这样一份卷子,自然得不到文坛认可。

皇帝放下手中卷子,在礼部争论是否要将沈歌文章放置前十内时,淡淡道:“官员治国,在行不在言。”

如此,主考将沈歌此卷点为第七。

听完主考的哭诉,皇帝放下笔,道:“既然天下百姓有异议,将前二十的卷子张贴出去便是,是非曲直自有公断。”

科考乃国之重事,众举子对科考的信任万万不可动摇。

得了吩咐,主考跪退,立即回去令人张贴卷子。

第一名至二十名的卷子拆开纸糊,贴于杏榜之旁,想看之人自能去看。

得到消息的举子纷纷涌过去看,不单看沈歌的,还看其余举子的。

看完后,大多举子对这结果心服口服。

还有说酸话的,也只敢私底下说,不敢让人听见。做官的话,学识不行不大紧要,若是被人发现人品不行,日后在仕途中将难行寸步。

有人感慨,“沈公子神仙之貌,不想行文却如此朴实,并不卖弄文采,我等自愧不如啊。”

也有官员看了与后辈叹:“你们先前说的那位沈公子,别看文章法度不算出彩,然一点慧心更胜常人百池墨。此子非池中之物,尔等莫人云亦云,小看天下英才。”

广大女娘们对沈歌的敬服更上一层楼,心中那自豪感别提多强,纵使她们能下场考试,自个考上进士情状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