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她自己就是个商人,自然明白,有来有往才是相处之道。他们不能仗着当年的一点儿小恩小惠,让疏桐关照他们一辈子。

言则的路还是自己走的。

五堂婶不再盯着赵贵,督促着赵言则赶紧去白羽书院入学,好好学习,早日考上举人。

赵疏桐不知道自己给赵贵谋个官职,在京城引起这么多的事。

就算知道,他也是不会改变想法的。

他现在手上的资源并不多,就算是要给族人,也只能是给最优秀的,并且亲近他的人。

赵言则还不满二十,这个年纪考上秀才已经十分优秀,要是断了科举出来做事就太可惜了。

腊月的时候,赵疏桐宣布给赵竹心明年找了新的先生,裴旭终于解放出来。

跟着裴旭学习的三个月,赵竹心学了《三字经》和《千字文》两本书,这两本的内容他通通会背会认了,他的小手嫩,写大字还没有跟上。

赵疏桐对赵竹心这个进度还算满意的。

玩闹归玩闹,肯学习就好。

年一过,裴旭就跑的没影儿,到处去玩了。赵疏桐派了人,让他们跟在裴旭身边保护他。

三月份的时候,没有通知一声,裴旭就跑了回来。

见到赵疏桐和裴栖第一句话就是,“小叔父、小叔叔,羌人的首领乌月王死了,问澜哥哥说大齐和羌人要打仗了,把我赶了回来。”

赵疏桐和裴栖齐齐震惊,拉着裴旭询问详细情况。

乌月王是亲近大齐、爱好和平的羌人首领,三年前进京商谈羊毛生意的羌人使者也是他安排的人。

乌月王遇刺,羌人中对大齐有敌意的派系上台,第一件事就是侵犯大齐。

消息已经传回了京城。

边关,宁安候在等待京城命令的同时,加快防线的布置。

“许问澜现在在哪里。”裴栖问裴旭。

“问澜哥哥要留在边关抵抗羌人。”裴旭沉痛地道。

“夫君,你说许问澜行吗。”打仗就要死人的,许问澜现在手下虽然有两千的娘子军,但是一群哥儿、女娘能打得过骁勇善战的羌人吗。

因为离得战争近了,裴栖十分担心许问澜的安危。

“栖栖,许小将军会活着从战场上下来的。”赵疏桐抱着裴栖安慰他说。

边关战事四起,西北也不安定起来。

赵疏桐是父母官,不能擅离职守,就想把裴旭、裴栖、赵竹心还有他爹送到京城去。

但是裴栖并不想走,“夫君,我不要回京,你在哪儿我就在哪儿。仗还没有打到我们这里,也许羌人根本不会打过来就被赶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