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忍不住笑了,“种什么因……”
王禅正坐在窗边绣着肚兜,听见动静不由抬头:明媚的阳光正好照在老爷的脸上,看过去老爷整个人都在发光。她心中微动,不由嘴角上挑,眯了眯眼问道,“老爷想什么呢?”
“甄应嘉要倒霉。他不自量力,我当然要幸灾乐祸。”随后林海便解释道,“西北的粮草战时是就地征用,我听说当地士绅不肯配合。”
王禅亦笑,“原来是这个。我不知在哪儿听了一耳朵,说他急得又要把他家大姑娘送给广庆王。”广庆王是义忠王的大堂兄,都快六十的人了。
林海一挥手,“不提他了。笑话他一会儿就成了,”他再次拿起义忠王手书,“你二表哥回信……实在是太别致了。”义忠王回信的口气和格式都跟朋友在~微~信~上闲扯……神似!
比如义忠王回信的第一节是:“我知道了。你又救了我们夫妇一次,回来好生谢你。我媳妇和儿子媳妇还得你多照顾,你不要推辞才好。你推辞的话,我就不知再求谁帮衬。”
我媳妇和我儿子媳妇都要你照顾……这话白得简直……让林海哭笑不得。
不过想想雍正那大名鼎鼎的御批“知道了”和“朕就是这样汉子”,一旦接受了的话,就是萌萌哒。
下面那一段……更是满满的重点:“我知道得不少。你不用担心,有些事纵然有证据也不能拿到台面上说,我相信你懂。”
我确实懂。但这字里行间洋溢而出的“宝宝心里苦但宝宝没法说”之意,又是怎么回事儿?
林海笑够了,再仔细琢磨一回:他就是觉得……义忠王极有可能知道太上皇有个不曾现身的儿子。
林海又摇了摇头:这种内廷秘闻自己想想就算。宗室知道这个没准儿都要折寿,他一个小小京官就别挑战高难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