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头的态度比她想象中还好,“老二媳妇,你大嫂这性子你知道,她就爱胡说八道,家里对你娘家的红联买卖没有任何想法。”
“这买卖需要门路,爸知道,家里不可能横插一杠,让你娘家白欠人家的人情。”
赵老头认真解释完以后,磕了磕水烟筒,“也是爸没本事,家里前些年一直难,见你娘家人脑子活有主意,才想着问问你,看咱家能合适干些啥不?”
他把询问主意扛在自己身上,并补充道:“有主意就说说,没有也没啥,一家子人你也不用搁在心上。”
赵老头语气缓和,一番话说得极恳切,姜宁心气顺了不少,沉吟半响,“这人情也不是好欠的,咱家没有啥门路,如果爸妈想年前做些买卖,我倒有个想法。”
赵母眼前一亮,“有啥想法?”
“熏鸡熏鸭。”
姜宁不紧不慢地说话,顺便瞥了眼身体微微前倾,正一脸紧张的赵母。
“去年,家禽家畜不是能放开养了吗?”
这点是事实,就说大岗村,家家户户都多养了鸡鸭,或多或少看能力,赵母点了点头。
“乡下地头能多养了牲畜鸡鸭,但县城却不能,县城人有工作有钱,就是馋肉。”一个月一斤半的肉票,就没有不馋的。
“农村人有鸡鸭,想换钱换票的,城里人想买肉,双方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