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

江敬深和傅涟跟着柳萤一起走上去,三人抽取问题后互相都没有隐瞒,坦诚的把纸张正面朝上露出来。

只见傅涟的问题卡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一鸣惊人。

江敬深的问题是:袁隆平改良水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柳莹抽到的问题则不是国内的事件了,而是国际相关:美国南北战争与黑奴解放。

由此可见这次比赛的问题提得范围之大,三人之间竟然没有丝毫的重合点。

而且也能看出这次要求非常严格,但不仅要求学生拥有优秀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大家对于时事和历史事件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犀利的观点。

这些学生如果仅仅只是英语口语好,很可能连题目是什么,在讲什么事情他们都不知道。

所以这次选拔要求不多,实则非常之难。

对于这群高中生来说,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类型的英语竞赛。

没有卷子不用做题。但是光是在脑子里面回想命题的试卷,就已经浪费了一定的时间了。

到上台的时候,超过半数的人要么就是结结巴巴不知所云,要么就是观点条理不够清晰。

所以每个人都在尽量避免第一个上台,想拥有很多的打腹稿的时间。

王校长对此也没觉得不公平,他直接说:“如果连先上台发言的勇气都没有,那到时候去了十国圆桌会估计也是缩手缩脚。”

简而言之,后登台者固然会拥有更多的准备时间,但是在王校长那儿的基础分也都随之降低了。

傅涟歪着头对柳萤眨了眨眼睛,朗声笑道:“既然这样的话,就让我先上去为你击垮接下来的竞争对手的信心吧,你记得待会儿,要表现的比我更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