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好人都让你当了。公孙瑜嫌弃地翻了个白眼,暂时把这摊事儿放到了一边。今日她是出门去了谢竹那里,本就有一大堆事情要和顾淳商量。两人倒上茶,公孙瑜便掏出一封信,摊在了桌上。

作者有话要说:

慈父严母既视感

顾淳:歪猴,跟我念,当事人就是十分后悔。

我胡汉三回来写文了!大家五一快乐!

第37章 商铺

汝南州有动静,公孙瑜简明扼要地捋了一下信中的主要内容,谢家人想让谢叔、阿兰还有我都尽快回江南。这几个月,邺都看着太平,但朝里的局势你比我更清楚。中原这块肥肉谁不想要?南疆本来就不算太稳,要是西戎人越过中原和他们互通有无,后果不堪设想。

顾淳静静地听着,一边一目十行地把信扫了一遍,等公孙瑜说完,才抬头道:谢家对你倒是真心,还说‘人回来了,符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摆件’。

为了让我心里舒服而已,公孙瑜说,这点自知之明我倒还有,退一步说,谢家认公孙的姓氏,别人呢?再说了,商铺才刚成型,我走不了。

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公孙瑜无奈地摊了摊手:今天周广搞这么一出,我更走不了了。

他还真是个人才,顾淳笑着往院子的方向看过去,了俗大师要是知道那麻将桌机关,不知道有没有遇见忘年知己的感觉。

自歪猴找到顾烨,跟他一同在兰若寺住下后,便时常和司马庸打照面。一次偶然,歪猴捡到了一个小弟子不慎落在饭桌旁的图纸,便心血来潮研究了一番,真的做出来了令一众人头大的木鸟肚子上的小匣子。老和尚惊其为天人,不由分说把他收入门下当了小徒弟,歪猴便歪打正着地进入了兰若寺的地下工厂,甚开眼界。

但歪猴在机械方面确是一点就透。司马庸每日面上乐呵呵的,心思比针眼儿还细,早就摸透了这孩子的来龙去脉,确信可以为己所用,才倾囊相授。公孙瑜也是这时候才知道青龙符的下落,回去差点没把顾淳的房顶掀了。

顾淳只得把司马庸的背景一五一十地交代了一遍,公孙瑜也终于知道了白城被炸与青龙符门下的叛徒有关。但乌离早已从邺都离开,他那神秘的随从云舒也如云朵般飘走,不知所踪。再者,司马庸擅长易容之术,他的得意弟子也自然差不到哪去,顾淳当日所看见的云舒,也可能只是一张皮囊。

可别忘年知己了,公孙瑜一想到这个老不正经带着个小不正经四处兴风作浪,头都大了一圈儿,总之汝南州的事情,得多留意一下。我已经告诉谢叔短时间内不会从邺都离开,但江南的形势我也会上点心。

放心,顾淳点头道,这事儿我记住了。商铺那边怎么样?

还算正常,公孙瑜道,百姓对僧人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了俗大师能亲自出面作担保吸引了不少人。再加上陛下对寺院的拨款政策白纸黑字摆在那儿,说闲话的人也不算太多。箫薇就是靠谱,她自己买了一些‘锦帆’票,还带着不少朋友一起捧场,尤其是乔旬,他直接把三间铺子抵给了兰若寺

听到乔旬的名字,顾淳现场表演了一段笑容逐渐消失,他心里酸道:怎么哪儿都有他?

但如此打断显得自己太过小肚鸡肠,顾淳一边气着,一边继续听公孙瑜讲她的锦帆大业。

锦帆的由来,还要从赵明恺和司马庸的那次会面说起。

赵明恺给兰若寺等邺都寺庙按月拨了一笔不小的款项,寺庙则担起了更多义务,收留邺都甚至周边地区的游民,也算是为朝廷分了忧。后来公孙瑜得知司马庸是青龙符的主人,便亮明了朱雀后人的身份,提议在兰若寺建一个商铺。

按照公孙瑜的设想,这商铺最基本的功能便是吸存放贷。普通百姓若是有闲置的钱财,便可放在商铺中,等到需要时取出,还可以多收一部分利息。利息的数量和存钱的时间有关,商铺初成,为了方便,只开设了一月、半年、一年、三年这几个时间段。如果有人想在邺都开些新店,本钱又不够,便可以用信誉担保借钱,到期后连本带息还上即可。一个人的信誉则以多少亲友愿为他签字证明来计。

但大梁的商品经济并不算发达,邺都虽说是京城,也尚在发展之中,商铺开了许久,也不过五六个人前来借钱,他们还是被兰若寺收留的游民,最多就是在街边摆个小摊以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