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路上,多铎与阿济格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军中的事宜多铎几乎不操心,全部都交给了阿巴泰,他需要操心的是大军如何打败与剿灭李自成的事宜。
阿巴泰看了看多铎,没有继续开口,扭转马头前去安排布置。
阿巴泰内心同样有怨气,皇太极猝然病逝,多尔衮与豪格之间的皇位之争他并未参与,要说阿巴泰不是蠢人,他早就看出来多尔衮的能力远强于豪格,再说了,多尔衮、多铎与阿济格三个亲兄弟,其中两人都是八旗军旗主,实力非同一般,反观豪格,仅仅掌握正蓝旗,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不可能得到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全力支持,所以多尔衮的胜算要大一些。
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完全掌控了朝政,阿巴泰无所谓,自己该怎么过日子继续过日子,也不用太过于操心朝廷里面的事情。
惧内爱财,爱抱怨,这样的性格特点,让阿巴泰逐渐被排斥出权力的中心。
等到阿巴泰察觉到情况不对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多尔衮率领八旗军前往山海关,阿巴泰连忙写去奏折恳请参战,期盼立下战功,被多尔衮直接无视,尔后多尔衮调遣驻扎沈阳的大军前往京城,名单里面依旧没有阿巴泰,被逼无奈的阿巴泰,直接找到了皇太后,说了一大堆的好话,才得以跟随大军前往京城。
阿巴泰渴望率领大军独立作战,他有胜任统帅的能力。
遗憾的是,阿巴泰没有机会,此番能够成为副帅,已经算是老天开眼了。
阿巴泰很憋气,他当然知道副帅意味着什么,如果主帅与副帅之间亲密无间,相互信任,那么作战的时候,副帅在很多时候可以直接做主,甚至是直接指挥战斗,若是作战取得大胜,主帅会不遗余力的为副帅请功,可若是主帅与副帅之间的关系一般,那副帅很多时候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任何作战的命令都是主帅下达,各级的军官也只会听从主帅的命令,除非是主帅阵亡了,副帅才能够临时指挥战斗,说的不客气一些,这个时候的副帅,还不如下面直接指挥战斗的各级军官。
阿巴泰目前就是此等的地位。
大军从京城出发,柴米油盐等事宜,悉数都是阿巴泰操心,大军在什么地方安营扎寨,什么时候歇息,翌日什么时候出发,都需要阿巴泰来决定,且这些事情还要好好做,若是稍微有些疏忽,身为主帅的多铎就会发脾气。
阿巴泰已经五十六岁了,比多铎足足大了二十五岁,他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这么大的年级了,还要憋气与怄气,想来的确有些心寒。
阿巴泰也有欣慰的地方,那就是他的三个儿子都很不错。
大儿子尚建很早夭折,次子博和托,跟随多尔衮出征山海关,因为战功晋升为贝子,第三子博洛,八年之前就被敕封为贝子,同样跟随多尔衮入关作战,立下战功,刚刚晋升为贝勒,第四子岳乐,敕封镇国公。
此次征伐陕西潼关,岳乐也在大军之中,跟随在阿巴泰的身边,如果岳东此番作战能够立下战功,回到京城之后,肯定会被敕封为贝子。
再次抬头看了看天空,阿巴泰叫来了几名军官,开始安排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