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两个例子简单说明,比如:
楚少卿被刺杀时,刺客一边跟侍卫打斗,一边居然还在互相谈笑:“杀了这姓楚的狗官之后,咱们一定记得要装成是楚大公子的人,这样二少爷一定会重重的赏咱们!”
魏大学士被刺杀时,刺客大吼着:“姓魏的,当年求学之时蒋侍郎就跟你说过了,你的学问都学偏了,现在居然还敢蒙蔽圣上,让你混成了大学士,难道以后你要误导天下人吗?”
大理寺更加欲哭无泪,楚少卿遇刺,凶手谈及自己是楚家二少爷的人,这个人你查不查?
魏大学士遇刺,刺客喊的整条街都知道,是蒋侍郎派他来的,蒋侍郎你审不审?
明知道这些刺客九成是在故布疑阵,随口胡诌,但是你敢不查吗?楚少卿选择自行处理家务事,但是魏大学士一口咬定凶手就是蒋侍郎派来的,大理寺也无办法,只能暂时收押蒋侍郎。
蒋侍郎从大理寺离开时还未到家,半路就遇到了一群黑衣人,一边喊着为大学士报仇一边猛猛往前冲。
待巡城的金吾卫赶来,黑衣人四散而逃,冲突结束,前来迎接蒋侍郎的蒋家大儿子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蒋侍郎当场放话和魏大学士不死不休。
因为刺杀受到惊吓正在卧榻的魏大学士得到消息,垂死病中惊坐起,他赶忙放话解释根本没有派人刺杀蒋侍郎,这是有小人栽赃陷害。
但是蒋侍郎刚刚死了爱子,恨毒了魏大学士,直接把大门紧闭,有人上门解释听都不听。
这只是一方仇恨的缩影,每天发生在京城的刺杀事件数不胜数,各位官员互相视为仇寇。而两头挑事两头刺杀的易柯庶,深藏功与名。
一时之间,朝堂上的乱局甚嚣尘上。皇帝上朝时发现平时紧密的官员阵列,现在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空位了。小半是因为遇刺身亡或者正在养伤,大半都是因为刺客故意泄露出来的主使而在大理寺受审。
事情闹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皇帝终于有了一丝后悔,开始反思他是不是不该给濮王世子放这个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