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孤军(中)

俄军司令亚历山大·普林斯基也得到了情报,己方的炮兵只能单方面的挨打,这让他不由得火冒三丈。

普林斯基的第一想法是将大炮上刺刀,向前突进跟奥斯曼人来个你死我活,但很快他就恢复了理智。

“让炮兵分散,放弃打击敌方炮兵,以火力支援为主。告诉士兵们坚守阵地!”

占据火力优势的奥斯曼人推进速度很快,俄军零星散乱的射击根本造不成多少伤亡。

费拉穆兹、图鲁尔詹和哈妮姆三人都和俄国人打了一辈子仗,毫无疑问这是最痛快的一次。

俄国人被压制的抬不起头来,他们的部队已经推进到距离俄军不到300米的距离,此时的伤亡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仅仅在一刻钟后,战场化为了屠宰场。面对具有掩体优势的俄军,奥斯曼步兵显得极为被动。

更要命的是奥斯曼炮兵的素质不高,平日里又缺乏训练,战斗时间一长便原形毕露。乱飞的炮弹让己方的先头部队士气遭受了严重打击。

俄国和奥斯曼军队此时依然是以滑膛枪为主,所以在远距离的杀伤力有限。

在双方距离三百米的地方,奥斯曼帝国的军官并没有选择常规的对射,而是选择了刺刀冲锋。

但奥斯曼人显然高估了己方士兵的士气,也低估了近战的血腥程度。

被大威力的火枪近距离直接击中即便是黑熊也受不了,更不要说人类了。

不过双方射击产生的烟雾遮蔽了视野,这虽然降低了双方枪械的命中,但却大大加强了之后刺刀冲锋的血腥程度。

头戴菲斯帽的奥斯曼新军看着近在眼前的俄军肾上腺素分泌已经达到极限,但接下来的情况却让他们始料未及。

那就是俄国人的枪里居然还有子弹,这让接受普鲁士教育的奥斯曼新军有些措手不及。

在他们的认知中接下来应该是硬碰硬的肉搏才对,然而俄国人拼刺刀之前在枪里留一发子弹却是传统。

冲在最前面的奥斯曼士兵一下被清空了一大片,后面的人本能地想要逃回去。

而奥斯曼的军官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一顿皮鞭又把后面的士兵赶了上去,结果就是前线乱成一片。

正在此时俄军的军官抓住机会。

“乌拉!”

“乌拉!”

无数的俄军冲出掩体冲向了混乱的奥斯曼人,那些背对着敌人的奥斯曼先锋最先遭重。

雪亮的刺刀刺入胸膛,鲜血四溅,无数人倒在了血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