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吨位问题,除了法国有着建造破交舰的想法外,各国都能够接受,最终法国也做出了妥协,中美两国本是想以本国主导的7000吨级作为标准,将巡洋舰吨位限制在8000吨以下,对于巡洋舰来说,这个吨位已经足够了,再大性价比也会随之下降,而且两国也没有各种殖民地方面的海军需求,用不上更大的加强型巡洋舰。
而英国的加强型巡洋舰在皇家海军中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并不同意8000吨的限制,不过由于担心法国建造破交舰,英国最终决定将标准定在1万吨,实在是有点不上不下,可这种不上不下却是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也便只能如此了。
潜艇方面就不1样了,中国坚决要求不得限制潜艇发展,这1举动得到了法国以及其他绝大部分国家的支持,无限制的潜艇发展是小国保持1定海军威慑的绝对武器,美国自己也有发展潜艇的1些打算,因此这方面的条约自然也就被跳过了。
接下来则是航空母舰的谈判,中国在谈判中要求获得最高等级的航母吨位,对此英国强烈反对,而美国则不怎么坚定,只是表示如果中国接受8成主力舰方案,美方就同意该内容,并作出了吨位分配比例对等的保证。
目前美国海军部并没有航母的建造计划,尽管其中少数官员在十年前已经开始推动航母的建设,但到目前为止,海军部高层和国会都对航母没有足够的重视,而皇家海军对于航母的发展则要重视的多,也更清楚航母的价值。
不过,若要说能比得过主力舰,英国自然也是不信的,毕竟现阶段这种滞空时间不足4个小时,时速不超过250km的小家伙,实在让人难以想象可以对主力舰造成威胁。
因此皇家海军更多的是考虑对中国本身的限制,在1番争论之后,便开始对航母的单舰吨位和武力配置进行严格的限制,杜绝了航母的其他用途,然而这样的作法却将航母安在了1条正路上,无疑是1件好事。
单舰吨位方面,皇家海军希望限制在2.5万吨以下,舰炮也应纳入考量,而美国人并不打算在这方面作出限制,不过要求不得在航母上安装8英寸以上的火炮。
之所以做出该项限定,美国主要是担心中法两国在航母上装上大口径火炮,将其变成次级主力舰,不过很显然美国想多了,中国海军里面大部分人连6英寸都嫌重,不过法国未必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整1个航空巡洋舰。
因此,尽管遭到了国内1些飞机专家的反对,英美仍同意了与中国之间的交易,同意在航空母舰等方面对中国进行补偿,换取中国在主力舰方面的让步。
最终,在历时3个月的唇枪舌剑之后,各国基本达成了共识,以中美英法4国为首的2十多个国家签订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华盛顿海军条约》,算是给这场裁军会议画上了句号。
1923年12月2日,裁军会议会场
“......”
“为促进世界和平,为减少军备负担,我们决心,为达到此1目的,签订条约限制各自的海军军备,并任命各自的全权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