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你认识这个吗?”张庸转头问赵广林。
然而,让张庸更加欣喜的是,居然发现一个瞄准镜。
果然,木板门打开了。
“警察!警察!”
张庸有些好奇,居然没有发现日寇的四四式步骑枪?
这个家伙,名字斯斯文文的,其实是个炸弹人,出手就要人命的。动起手来,非死即伤。
否则,自己就有一把狙击步枪了。必要的时候,是可以救命的……
最终选择第二种。放狮子出山。
目标会先被子弹打中,然后再听到枪声。
显然,他也是坐不住的主。听说可以动手,立刻来了。
怎么办?
只有开枪了。
然后……
如果三把手枪都全部用完,还没脱离危险,那再多的枪械也没用了。
没办法,他受不了。
第二个方案,请佟钟亭来。
既然有马四环,就不要别的。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现在的重点是,日寇所在的房屋有枪。所以,进去以后,必须立刻将其控制。以免他拿枪反抗。”
仔细看,和他手里的一模一样。但是完全崭新。
它又有一个名字叫做马四环。是七九步枪系列里面的精品。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工还是非常强大的。
也不可能说实话。
直接开门见山。说自己是警察。
“对。”
张庸随口回答。完美遮掩过去。
忽然,脑海传来机械的提示音。
日谍发出短促的惨叫。然后就没有声息了。
如果型号不配套的话,是没办法使用的。某个型号的瞄准镜,只能配套某种枪。
其他两个日谍似乎听到一些动静。但是并没有做出太明显的举动。
还有一个无法确定的喜讯,就是系统似乎读取了这种瞄准镜的数据。不定时的可能会生产一些同型号的瞄准镜。
然而,面对佟钟亭的提问,也必须如实回答。
这也是最惯常的做法。
事实上,在双方激烈交战的时候,400米的距离,已经是非常遥远了。肉眼几乎无法辨认目标。必须借助望远镜了。
缴获到了武器,还有大洋,大家都很兴奋。
“对。”
继续大声嚷嚷。
事实上,地图已经显示,隔壁的槐树后的房屋里面,也有武器标志。不止一个。是三个。就是有三处藏匿武器的地方。
看来,这三个日谍之间,似乎没有统一的指挥。可能相互间也不知道对方是日谍。
塞破布。
这是……
第三个方案,开枪。
张庸没有说实话。
“是吗?”
多余的武器,都算是战利品啦!
正好,这只临时组成的菜鸟队伍,需要大量的手枪。
尝试了几下。终于是退出来了。
张庸进来搜查。
这不,刚刚生产出来一个。
“里面只有一个人?”
去找佟钟亭,将瞄准镜给他看。
于是庞钰亲自去和佟钟亭报告情况,请他来处理。
没别的,就是如果发现有什么好东西,可以第一时间吞没。其他人看都没看到,自然不会产生任何疑心。
数量比之前的那个日谍还多。居然有五把驳壳枪,五把七九步枪。
将两个瞄准镜都拿在手里。随身空间非常有限,不能浪费了。
警察?
搜查。
“瞄准镜!”
黄楚、岑兆海他们几个警察,搏斗功夫没学会。但是捆绳索,塞破布,水平却是一流。
张庸暗暗皱眉。忽然看到佟钟亭。或许他知道?
在当时,瞄准镜绝对是高级货。国内很少人能搞到。
佟钟亭硬邦邦的说道。
也找到三把驳壳枪。
又是惊喜,又是遗憾。
日谍根本没有反应,就已经被控制。
那没事了。他们不怕警察。
然而,在战斗胜利以后,二十九军却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老蒋不但没有立刻优先补充,还下令取消那几个团的编制。这就让二十九军上下非常寒心。也是他们再也不愿意听老蒋节制,对老蒋严加防范的基本原因。
瞄准镜对光学镜片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各国列强也只有极少数工厂掌握。造价高昂。
可惜了,马四环步枪的质量真的不错。但是瞄准镜不配套。无法使用。
“这是瞄准镜。”
因为瞄准镜没有和步枪组装,所以,作为外行的张庸,也不知道瞄准镜是搭配哪一种步枪的。
日寇也是夸张。到底藏匿了多少武器?他们是想要武装暴动吗?
难道日寇是想要筹划着,一旦全面侵华,立刻在城内制造混乱,里应外合,方便日寇军队入城?
应该是这样。
“是啊,我也不懂。”
“我画好了。”
所以,二十九军的问题。无解。
“——READY!”
铁面佛果然是铁面佛。一旦动手,那就真是冷酷无情。
庞钰指挥其他人上前。
一行人将茅坑完全拆开。荡平。将里面的东西全部搬出来。
好家伙,简直就是一个小军火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