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要致富,先修路

“虽然乡亲们都是用小徭役的帮忙,可咱家也确实把家底掏空了。可不是谁都舍得下这个血本。这里肯定不能再让咱们乔家掏钱, 好在如今上头的父母官是咱二爷,到时候怎么修 还不是你们说的算。”

"虽说是为百姓谋福祉的事, 可想想这个花费,老夫的还是肉疼!”

乔欣提议道:“又不是让你一次性修好,可以先规划好主干道, 然后再去修这些枝干。每隔几年修一段。总有一天会上下贯通的。先把规划拿出来, 上达朝廷,下知百姓。这是若真的办成了 你家大人的能名垂青史了。

这样的事自然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主干道修整出来出来以后,适当的收取过路商人的过路费, 然后再用这波费用 继续修路。如此良性循环下去,总有一天能把事办成。”

乔云清觉得行:“等会我和大家商议一下,看看到底如何实施。”

转天,乔云清就召集身边的人, 把这件事情一说,那还真如乔欣所说, 没有几个人会反对的,尤其是土生土长的那些衙役,胥吏。

郓城建好了,好处是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他们得利。大人本可以糊弄几年,等任期一到拍拍屁股就走人,何必劳心劳力的做这些事。

更何况, 城墙根下,还有那么多无事可做的流民。总不能天天让他们白吃救济粮,而不干事吧, 眼下可就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倒是曾师爷挠秃了脑袋,也挪不出来这第一笔启动资金。

乔欣又送来了及时雨。

“我出, 浮梁县靠近昌江的那个码头破败不堪, 我想把它买下来进行改建,这需要出多少银子你们尽快三两个数出来!”

她在昌南镇的的窑口一旦开工,每个月源源不断的陶瓷器要往外运输。这种易破碎的的商品, 走水路远远要比走陆路损耗低。

趁着眼下还没有人反应过来, 浮梁县在昌江边上的码头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再说了,昌江算是大江上游的一大支流,中道连接清水河,可以直接北上威州府, 南下南梁, 东路大海,沿途经过不少繁华的城镇。

眼下那个码头,破败不堪,早已不知道被废弃了多少年,乔欣从登船上岸的那一刻就已经在心里盘算起来了。